谁会典当自己的孩子?

汇思

2015年04月10日

谁会典当自己的孩子?

(中文译本)

本文摘译自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2015年4月10日于香港大学狄比纪念讲座发表的演辞

电影《一九四二》以1942年左右河南一带大饥荒作背景,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卖儿求生。在生活相对富足的现实世界,其实很多社会正不自觉地典当自己的孩子。关键词是「债务」。

二战期间,为支付战争的庞大开支,交战诸国政府大额举债,平均债务高达GDP 200%。战后重建,到了1970年代,政府债务降至GDP 30%以下,私营部门债务则逐步上升至GDP 85%。但随后三十年,发达国家的公、私营部门债务以远超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速度急速膨胀,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债务总额高达GDP 290%。危机爆发后,美、欧、日各国政府债务仍有增无减,数以万亿美元计地往上叠。

发达国家公共债务急增,反映政府开销无度,缺乏财政纪律。大多数欧洲国家长期推行赤字预算,平均每年财赤达GDP 3-8%,只能借贷度日。美国联邦政府基本上是连年入不敷支,1980年代至今财政赤字平均占GDP的3.2%。这些国家唯有不断以新债养旧债,填补财政缺口。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推行量宽政策,资金泛滥,人为地压低息率,一些欧洲国家的短期国债甚至出现负利率。这种扭曲的现象令银行存款利息似有若无,国债回报缩水,变相「惩罚」审慎的储蓄者和退休人士。

债务有其积极的作用,当政府借贷去投资基础设施或培育人才,其回报就是未来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但如果借贷用于消费、作没有价值的投资或滥发福利,那就是另一回事。

发达国今天债台高筑,是过去30年「洗脚不抺脚」的结果,成因甚多,其一是许多民众觉得经济繁荣是必然的,美好生活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这种观念催生超前消费,并误以为主权债务危机只会发生在发展中经济体身上。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姑且称为「集体不负责任」症候群。当一名选民对承诺上台后大洒金钱的政客投下一票,他只是为数众多的选民之一,投票不记名,不管结果为何,选民都毋需直接问责,容易造成向短期民粹政策的倾斜,种下中长期难以持续的财政苦果。

摆脱政府债务危机是非常困难和极度痛苦的过程。困难在于没有其他捷径或容易的方法解决过度借贷,去杠杆化是唯一途径。第一,政府必须实施可靠有效的计划去整固公共财政减少开支,增加收入。第二,在削减预算的同时,尽量用好有限资源,投放在基础设施或有效投资,恢复经济中长期稳健增长。第三,推行结构性改革,加强劳动力、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灵活性和容量,以提高经济及劳工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痛苦在于去杠杆化会导致短期经济衰退,资产价格下跌,失业率上升,个人、企业和政府收入下跌,是苦不堪言的猛药,民众对的强烈反弹应是意料中事。1997年香港过度杠杆的楼市泡沫爆破,一年间GDP收缩9%;1997年10月至2003年7月,楼市累积下跌了66%;本地消费物价指数五年间下挫16%;失业率飙升至2003年6月的8.5%,是香港有失业率统计以来的高位。面对如此逆境,香港人迎难以上,凭团结和斗志,推行改革和调整,令香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基础更为稳固,安然渡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

新兴经济体,包括近日家庭债务占GDP比例创历史新高的香港,要从发达国家近年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在家庭、企业、政府层面,切戒先花未来钱的思维和习惯。香港更应小心「集体不负责任」思维,对于一些中长期财政上难以为继的公共政策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无异于典当我们的下一代。这需要香港人的智慧以及领袖们的勇气和本领去应对与日俱增的「开水喉」压力和诱惑。香港人口结构正急速老化,尽管政府财政仍有盈余,但十年内将出现结构性预算赤字。

当代人花费无度、债台高筑,极大可能要由未来一代接一代地承担代价,承受痛苦。如果我们不希望像某些发达经济体一样典当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应留下如山的债务给他们处理,而是以负责任的态度,避免公共政策背离政府长期建立的审慎理财原则。我们这一代不但要避免寅吃卯粮,更要像父辈一样,作好牺牲眼前利益的准备,为香港长远发展铺路,为子孙后代着想。

 

香港金融管理局
总裁
陈德霖

2015年4月10日

最新汇思
修订日期 : 2015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