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

匯思

2009年01月15日

量化寬鬆

相比其他地方,香港的規範化貨幣發行局制度使我們能更有效運用這項貨幣工具。

近期持續有資金流入港元,是一個大家樂於看到的現象。在正常情況下,規範化的固定匯率制度不會沖銷外匯市場操作造成的貨幣效應,因此資金流入港元有利於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金管局在兌換範圍內(每美元兌7.75港元至7.85港元)或按強方兌換保證匯率(7.75)向持牌銀行買入美元,便會「創造」出港元,並將有關款項記入持牌銀行的結算戶口,總結餘相應增加。這個過程通常被傳媒貼切地形容為金管局向銀行同業市場注資。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香港其實無法自行決定放鬆或收緊貨幣政策;隨着經濟衰退,解決通脹上升的問題不再是當前急務,寬鬆的貨幣環境自然是較適合的貨幣政策。在其他實行酌情貨幣管理的地方,有關當局主要是透過下調政策利率及進行貨幣操作來促使銀行同業拆息處於當局認為理想的水平,從而營造寬鬆的貨幣環境。但當政策利率接近零時,減息對經濟便起不了多大刺激作用。事實上,當市場仍在極度擔心信貸風險時,銀行只會繼續不敢貸款,借款人則繼續無從借款。

各央行開始意識到在政策利率貼近零時,「量化寬鬆」也許能進一步為經濟提供幫助。「量化寬鬆」涉及央行對銀行體系大舉注資,目的是期望銀行在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甚至沒有分毫利息的資產(即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的情況下,在適當地就借款人的信貸風險定價後,會較為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央行可透過向銀行提供貸款或購入資產來對銀行體系注資;美國聯邦儲備局便買入了相當多的金融資產,一方面是支持相關的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也達到「量化寬鬆」的效果。

金管局也被動地實行了「量化寬鬆」的政策;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是適合香港的貨幣政策。雖然香港不是實行酌情貨幣管理的地方,但自全球金融危機在雷曼兄弟倒閉後急速惡化以來,持續有大量資金流入也帶來了「量化寬鬆」的效果。銀行同業的短期拆息接近零,總結餘在2008年底增至1,580億港元。其實以本港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高效率來衡量,銀行同業支付結算機制要維持暢順運作,總結餘估計只需約5億港元,因此目前的總結餘實在處於極高水平。然而,以銀行體系總資產超過10萬億港元來衡量,現時總結餘只相當於它的1.5%左右。相信沒有人能準確估計無息資產佔總資產要達到哪個水平,才會驅使銀行更積極向客戶提供貸款來賺取回報。我猜這個水平應高於1.5%。當然對不同銀行來說,有關比例會有所不同。

總結餘可以增加到哪個水平,是沒有限制的。目前總結餘約為外匯基金的10%。這個在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項目與貨幣基礎的其他組成項目一樣,都是按貨幣發行局的運作原則由美元資產提供十足支持的。當資金不再流入港元時,它便會停止增長。在此我要特別指出,市場不會只是一面倒地發展,資金流入的情況隨時有可能逆轉。目前最重要是確保當資金一旦流走時,能夠有秩序地進行。我們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原因是我們擁有美元資產,可以按符合貨幣發行局的運作原則及2005年推出的3項優化措施,回售予市場並賺取利潤。與其他透過買入當地金融資產從而向銀行體系注資的地區相比,我們的情況較為理想,這是因為當量化寬鬆的政策不再適用時,當時的金融形勢不一定有利於向市場回售有關的金融資產。

任志剛
2009年1月15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9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