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備用銀行資本安排

匯思

2008年10月23日

為備用銀行資本安排

第二項預防措施。

過去幾個星期全球各地推出不同措施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定。美歐方面是為應付銀行危機而推出對策,香港方面則屬防禦性的措施。不論出台背景為何,這些措施不約而同,都着眼於銀行體系的兩個重要環節,就是「流動資金」和「資本充足比率」。

流動資金對個別銀行和整個銀行體系都具關鍵性。銀行若要繼續為工商百業的正常運轉提供融資,使經濟持續增長,這兩個層面的流動資金都必須好好處理。個別銀行沒有足夠流動資金,便無法向置業人士或企業貸款。面對資金壓力,銀行為求自保可能會彼此減少借貸,令銀行體系銀根枯竭,以致銀行同業拆息等利率上升,甚或彈升至極高水平。

各國央行都應該有常設機制應付銀行體系或個別銀行流動資金緊絀的現象。事實上,這正是央行其中一項基本職能,因此就銀行體系層面而言的流動資金,央行應該有妥善的既定機制來影響資金水平。至於個別銀行的流動資金,央行當然要視乎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施以援手,但為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央行通常只會要求有充足抵押品才提供貸款。很多地區如香港都設有具透明度的既定機制,由央行擔任最後貸款人;其他地區則可能採取酌情處理的政策。然而,面對當前世紀金融風暴超乎尋常的壓力,很多屬於前者一類的地區卻發覺既定機制已不足夠,而是需要引入臨時措施。香港方面,我們在 9月30日引入5項臨時措施,為本港持牌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支援,並於10月8日宣布修訂釐定貼現窗基本利率所用的公式。

資金充足方面,本地註冊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約達14%,遠高於《資本協定二》的8%最低要求,而金管局對銀行體系定期進行的壓力測試已可證明,銀行即使面對可能影響資產質素的不利形勢,但憑着上述資本水平仍可應付裕如。相比之下,已發展地區所見的資產質素則已惡化至影響金融機構償付能力的地步,更遑論是否符合最低的資本充足水平。然而,正如我上周說過,面對人心虛怯和不明朗的局面,不爭的事實和數據可能仍未足以維繫各界的信心,當局不但有需要確保銀行體系資金充裕,也要令公眾有機會親眼目睹具體的安排,因此我們推出了暫時性的「備用銀行資本安排」(「備用安排」)。

面對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本港銀行的金融資產或者需要減值。此外,由於經濟轉差令借款人出現還款問題,銀行也可能受到間接影響,因此未來兩年銀行的資本緩衝或會被削弱,但我相信應該不會嚴重至需要啟動「備用安排」的地步。銀行資本即使下降,相信數目也不會太大,但我當然不能排除會有個別銀行需要籌集額外資本來恢復元氣。我也當然希望這個情況,只是在世紀金融危機最惡劣時刻已過,以及全球金融體系逐漸回復正常運作才出現,因為這樣銀行才會較容易向市場集資,而且基於「備用安排」不免附帶一些監管條件和限制,銀行也很自然會認為自行集資較向「備用安排」叩門的做法可取。然而,設立「備用安排」的原意是讓整個銀行體系可以放心,知道萬一有需要時,將會有額外資金可供備用。處身現時這個關鍵時刻,這份「放心」尤其重要。

任志剛
2008年10月23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