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的投資環境

匯思

2008年07月10日

2008年上半年的投資環境

金融市場有順逆起跌,但外匯基金的長期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4月金融市場的表現一度有所改善,但這情況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大部分地區的股市很快又回到去年第4季開始的下跌趨勢。近期的報章報導1指出,全球金融市場(以MSCI全球股市指數來衡量)會錄得26年內最大的半年跌幅;富時Eurofirst 指數會錄得自其於1986年推出以來最大的半年跌幅,以及標準普爾500指數會出現自2002年以來表現最差的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下跌主要受兩項因素影響。第一是歐美信貸市場持續緊張,金融機構紛紛作出大額撇帳,並要應付因此而對流動資金及資本充足水平構成的壓力。這些問題的根源──美國住屋價格下跌──更有所惡化。與此同時,市場預計美國的貨幣政策焦點或會轉為管理通脹預期,表示減息周期也許快將結束,繼而踏入加息周期。

第二項因素是內地政府運用市場及行政手段,加大宏觀經濟措施的力度以遏抑通脹的決心更為明確。這情況對內地股市構成壓力;自年初以來,內地股市錄得的跌幅較區內其他股市(越南除外)為大。由於內地與香港的股市關係密切,因此香港股市自4月以來亦出現較為悲觀的情緒。

相信大家已很熟識外匯基金的法定目的,即主要透過聯繫匯率制度,影響港元匯價以維持貨幣穩定。外匯基金保守及着重保持高流動性的投資目標正好反映這一點,亦因此令外匯基金有別於大部分投資基金。儘管全球金融市場現正經歷一段異常艱難的時期,外匯基金保守的投資策略(從財政司司長經諮詢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後批准的投資基準可見一斑)有助將虧損減至最低。我們要從長遠角度來衡量外匯基金的投資表現。短期波動是難免的,但自1994年以來外匯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7%,並於2007年達至接近紀錄高位的11.8%回報率,總投資收入達1,422億元。正如我在公布這些數字時指出,我們不可能預期每年都有這樣理想的成績。

我當時亦提到去年很大部分的投資回報──約558億元──是來自香港股票收益。大家或許還記得,金管局在10年前為保障香港的貨幣與金融穩定而採取的市場行動。我們在1998年8月運用外匯基金買入總值1,181億元的恒生指數成分股。這次行動以至其後透過盈富基金出售大部分有關股票的安排都有詳盡記載;而盈富基金亦自此成為股票市場上相當受歡迎的投資產品,交投活躍。當時出售有關股票收到的款項加股息達1,652億元。此外,我們亦保留了約515億元香港股票作為外匯基金的長期投資,約佔外匯基金當時的總投資資產的5%。我們在2002年9月宣布會保留有關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可見將來都不會出售。

隨着過去幾年經濟復甦,這批港股的價值亦迅速增長。截至去年底,有關投資已增至1,707億元(不包括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的股票,其中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為策略性目的而買入)。股票當然較債券等其他類別的投資產品更容易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我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香港股市自去年底以來的表現。恒生指數在2007年12月31日收市報27,813點,由那時起至今已下跌了近6,000點。假設外匯基金的股票組合成分緊貼恒生指數的成分,那麼恒生指數每變動1點,外匯基金便會錄得近6百至7百萬元的重估收益或虧損。1,000點的變動便相等於近60至70億元的重估收益或虧損。外匯基金所持規模較股票組合大許多的債券組合,向來都能發揮穩定基金整體回報的作用,但在今年第2季亦幫不上甚麼忙,原因是加息周期快將臨到的可能性,影響債券價格下跌。

去年4月1日實施的外匯基金與政府財政儲備之間的新分帳安排,正好反映外匯基金投資回報的長期性質。根據該項安排,外匯基金每年向財政儲備支付一筆費用,數額是根據外匯基金投資組合的6年移動平均投資回報2計算。因此,政府於2008年來自財政儲備的投資收入不會即時受到基金在年內表現的影響。這個制度將基金表現理想及不大理想的年度造成的影響分散,令政府來自財政儲備的收入變得比較穩定及容易預測。視乎存入外匯基金的財政儲備的實際數額而定,今年的費用將會為400億元左右,回報率為9.4%,這亦是以2002至2007年的6年移動平均投資回報所釐定的2008年固定息率。

金融市場有順逆起跌,這是在所難免的;在市場大幅波動及前景極為不明朗的期間,蒙受短期虧損亦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外匯基金的長期表現,以及基金是否有能力達致其主要目的。我們現正編製外匯基金半年度表現的初步數字,並會在編製妥當後如常盡快作出公布。金管局會一如既往,繼續盡最大努力按照經諮詢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後定出的投資策略,妥善管理外匯基金。

任志剛
2008年7月10

1 《金融時報》:2008年6月29日
2 或3年期外匯基金債券在上年度的平均年收益率(並以0%為下限)兩者中的較高者。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8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