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匯制度三項優化措施兩周年

匯思

2007年05月24日

聯匯制度三項優化措施兩周年

實踐證明兩年前推出的優化措施取得預期成效。

金管局於2005年5月18日推出聯繫匯率制度三項優化措施,藉此消除港元匯率可轉強程度的不明朗情況,並促進港元利率更貼近美元利率走勢。事隔兩年,優化措施有否達到預期效果?在此期間貨幣及外匯市場的發展是否反映優化措施已取得公信力?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就這些問題的看法。

根據迄今的發展,我認為經優化後的聯匯制度所取得的公信力較以往更大:港元現匯與人民幣匯率的相關性已經消失,12個月遠期匯率已處於兌換範圍內或貼近強方兌換保證匯率水平,港美息差亦已收窄。當考慮到過去兩年的特殊情況(其中包括人民幣於2005年7月升值,其後更升穿多個心理關口,合計升幅超過7%;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承受不少政治壓力;以及區內其他經濟體系錄得大量淨流入資金),我認為聯匯制度優化措施的成效實在相當顯著。

儘管港元現匯於2005年下半年及2006年貼近強方兌換保證匯率水平,但兌換保證從未被觸發,總結餘亦維持不變。港元匯率曾經兩次與兌換保證匯率相差只有幾點子,但匯率水平旋即回落,遠離兌換保證匯率水平。換句話說,市場在此期間並無測試金管局在履行兌換保證方面的決心。

然而今年較早時港元現匯一度回落,並跌穿兌換範圍中間水平7.8。那麼我們應該擔心港元轉弱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只要現匯處於兌換範圍內,我不擔心它實際上留在甚麼水平。那麼我又是否擔心港元與美元利率之間持續出現負差距?答案是既擔心亦不擔心。擔心的原因是假若負差距突然消失,香港工商企業、市民以至整體金融體系都可能受到重大的利率衝擊,不利於金融穩定。不擔心的原因是如果兌換範圍已取得公信力,港元與美元維持一定息差亦不算不正常。在經優化後的聯匯制度下,零息差並非必然。老實說,我較關注的反而是息差出現變化的步伐會否過急,而並非息差水平本身。

優化措施推行以來證明行之有效,並取得一定的公信力,金管局無需運用第三項優化措施,即是按情況需要在兌換範圍內酌情進行貨幣操作,以消除市場的異常現象。事實上,兩年來金管局只曾於剛推出三項優化措施後不久在兌換範圍進行過一次貨幣操作,以處理某宗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帶來的短暫性利率波動。其後在2006年即使再次有多宗極大型的同類招股活動,金管局亦無需進行貨幣操作。

此外,我相信金管局向各界傳達有關聯匯制度的訊息的安排對管理市場預期產生有效作用。例如:市場對港元與人民幣匯率之間的相關性逐漸消失有了適當準備;我曾在本欄等多個渠道多次表明港府無意以人民幣作為港元聯繫匯率的掛鈎貨幣;我們亦發表研究文章,分析為何就香港經貿結構而言美元仍是港元實行聯匯的最適當選擇;金管局負責市場操作的同事亦與市場同業保持密切聯繫。以上工作均能為市場預期提供一個清晰的依據,以致人民幣兌港元突破「一算」時市場仍視作平常,不受影響。

雖然優化措施已達到預期目的,但兩年並非很長的時間。市場人士仍需要逐漸適應經優化後的制度的運作,此制度亦需更多時間建立完全的公信力。例如,我們還要拭目以待港元現匯在貼近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時的表現,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金管局對捍衛聯匯制度的決心和能力是不會動搖的。

 

任志剛
2007年5月24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7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