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廿載金融事

匯思

2007年05月03日

香港廿載金融事

中港兩地早在20年前已經開始合作,商討香港貨幣金融事務。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的活動展開,令我回憶起1987年,即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之前10年的往事。當年發生了不少影響香港貨幣金融發展的大事。

第一件要說的,是1987年10月發生的環球股災。由於擔心恒生指數期貨合約的交收可能出現問題,本港股市要停市4日。這次事件在香港股票市場發展史中已有詳盡記載。它促使交易所的管治作出全面改革,亦催生了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但較少人提及的,是香港期貨保證有限公司當年提供的「救市基金」安排。這項安排是在當時位於海富中心24樓的布政司署金融科辦事處擬訂,用作保證所有恒生指數期貨合約均能結算。

在1987年10月25日,當時的金融司、已故的林定國先生成功召集多位業界精英,共商對策,為翌日股市重開作好準備。我當時是副金融司,剛當完10日的署理銀行監理專員,僅鬆了一口氣,便旋即要為這件事當起跑腿,例如為運用外匯基金作為「救市基金」尋求法律意見。

當時,我其中一個任務是要記錄「救市基金」的累積總額,為每所業界機構所籌集的資金,以書面形式記錄。我還記得文件上方寫著:「我們謹此同意按隨附函件內所列條款,及按以下比例提供為數5億港元的備用貸款。若出現超額情況,每名參與者可按比例減少其承諾提供的款項。」各機構代表需要在文件上填上機構名稱及銀碼,並簽名作實。當時所用的字眼是由其中一位與會的業界代表所擬備的。我的檔案裏今天還保留著這份文件,上面顯示當時未能籌集到足額的備用貸款。連同來自外匯基金的款額,備用貸款總數為40億港元。尤幸當時最後只用上了18億,而「救市基金」的貸款連同利息最後亦得到全數清償。

我覺得這件事難忘,但卻並非當年最富歷史意義的事情。畢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教我銘記於心的,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道理。防止危機出現就要不斷居安思危,以策萬全,儘管危機未必出現,背後的勞苦未被彰顯。

另一件更加重要的金融大事是在同年5月初發生--就是當時的財政司翟克誠爵士及林定國先生北上之行。我並不知道他們實際是到哪裏去,大概是北京吧!當時,我只是負責統籌一套有關香港貨幣與金融事務的背景資料,並繼續為剛出席完亞洲發展銀行年會的林定國先生代理職務,擔任署理金融司。我預備了10份背景資料,其中一份較為重要,是有關聯繫匯率制度運作。

聯繫匯率制度在1983年10月推出,當時運作不足4年,我對它的實際操作有些意見,於是便在資料文件內提出。結果,這份文件卻被當時參與北上的同事認為過於坦白,需作修飾,淡化言辭,儘管他們當時都認同我的觀點。我知道這個課題是北上之行的主要討論事項之一,目的是要強化香港的金融貨幣制度,以應付敏感的政治過渡期。

我還記得當時那種有份作準備,卻無緣北上的苦悶心情,久久難以釋懷。事後回想,在當時這樣敏感的期間,我的反應實在有點不夠成熟。是表示悔意也好,是懲罰自己也好,我最終決定不會找出他們當時到底去了哪裏,以及與誰會面。時至今日,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仍是一個謎。

然而,這件事情對香港來說卻非常重要,因為它標誌著中港兩地,就香港的貨幣與金融事務發展成功開展對話,為長達10年極具建設性及非常成功的溝通打穩基礎。大家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要促進香港的穩定與繁榮。在此期間,雙方坦誠討論及決定了多項改革措施,使香港的貨幣與金融體系在過渡九七前後繼續保持穩定。

倘若我記憶猶在,也許遲一些再找機會,與大家多分享一些中港兩地金融合作的愉快經歷吧!

任志剛
2007年5月3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7年05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