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首次公開招股中心

匯思

2006年11月02日

香港作為首次公開招股中心

內地經濟持續增長,有利香港發展為內地企業的首次公開招股及其他類型集資活動的中心。

大型的招股活動,特別是能成功獲超額認購,或於上市當日股價增長理想的,都深受香港歡迎。這些活動在港進行,亦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明證。上星期我們目睹迄今全球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中國工商銀行首次公開招股──在香港順利進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近年來其他大型內地企業股票選擇在香港而不是倫敦、紐約或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公開招股,香港聯合交易所、投資銀行界、整個銀行體系以至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的參與人士實在應該感到驕傲。我希望香港各界,包括廣大的投資者亦同樣感到自豪。我一直很留意這些公開招股活動,並認為其間銀行同業拆息沒有過度波動,在付款及退款日銀行同業支付系統有條不紊的運作,實在值得欣賞。

我們從香港的大型首次公開招股活動中留意到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全球金融市場流動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每當某個國際級市場推出優質金融工具時,總不難吸引到國際投資資金。這樣看來,似乎再沒有需要在歐美等地尋求第一或第二上市地位,以吸納這些地區的資金。當然,要引起投資者的興趣,國際巡迴推介還是不可少的,但先進的資訊科技已令這方面的工作變得容易許多。我希望近年來香港這些成功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將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內地企業首選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心的地位。

隨着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日益融合,加上改革開放使經濟長足發展,生產力亦急速提升,相信越來越多內地企業能夠在不同行業中嶄露頭角,繼而登上國際舞台。這當然有利香港發展為內地企業,特別是計劃步向國際的內地企業的首次公開招股及其他類型集資活動的中心。然而,正如我早前指出,我們一方面很樂意將境外資金引導至內地的集資者手上,但另一方面我們亦必須了解到內地的儲蓄率仍然高企,因此內地亦有很龐大的投資需求。香港作為內地企業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心的地位能否一直維持下去,主要視乎我們能否滿足內地投資者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扮演好融通內地儲蓄與內地集資需求的角色,通過香港的平台促進內地本身的資金融通。

國家只向海外投資者出售優質國有資產,而引起內地投資者不滿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工商銀行的H股及A股同步上市,是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好辦法。但H股及A股的價格差異問題仍有待解決。部分人士指H股及A股之間的價格差異是反映兩個市場中不同的供求狀況。這的確是事實,但若買賣的是代表相同股東權益及基本上相同的金融工具,這樣的市場分割會減低市場效率。內地的外匯管制是造成這個情況的部分原因,若能消除這種人為的市場分割,應會更有利市場健康發展。我們可以透過不影響外匯管制的特別安排來達到這個目的。例如,這兩類股份變為可直接互換,或透過買賣在另一市場持有相關股份的憑證來實現間接互換。我們亦可考慮設立套戥機制(並由有關當局特別批准進行所涉及的外匯交易),使兩者的價格趨於一致。這或許需要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局)的參與,並可以由特設的非牟利公共機構負責,在經匯率調整後的價格出現顯著差距時進行套戥。有關的套戥活動亦可留待市場來進行,外匯局則只須密切監察其中涉及的外匯交易。

有些人向我指出一旦H股及A股可互換,二手市場活動可能會因而從香港轉移至內地。他們又指出使價格趨於一致的套戥機制並不符合香港利益。然而,我相信若真的設立有效的套戥機制,屆時市場對價格趨於一致的預期會有助平衡兩地的價格,從而減低進行套戥活動的需要。

 

任志剛
2006年11月2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