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匯率制度23周年

匯思

2006年10月12日

聯繫匯率制度23周年

實施了23年的聯繫匯率制度,至今仍然是本港金融穩定的支柱。

相信大家都同意,23年是一段長時間。本港約有三成人口未滿23歲。他們在1983年10月17日(星期一),本港推出聯繫匯率制度時仍未出世。而大部分香港的大學生都不超過這個年齡。香港長久以來享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少大學生都修讀貨幣及金融科目。對他們來說,港元按7.80固定匯率與美元掛是恆常的安排。人們在1983年9月24及25日,在超市大排長龍,恐慌性地搶購食米、廁紙等,甚或港元在9月24日上午一度跌至每1美元兌9.60的情景,可能都屬於天方夜譚。

撫今追昔,我不禁回想當時香港為何會陷入那個處境?略懂貨幣管理的朋友都會知道貨幣支柱非常重要。在技術層面上,這就是指有關當局應能有效地控制貨幣基礎(不論其定義如何)。但其實港元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9年,即1974至1983年期間,貨幣基礎的控制不單不存在,甚至貨幣政策方面的研究或應變規劃也極少。當時只是由一間商業銀行負責所有銀行同業港元交易的結算,同時亦要確保有效控制本港的貨幣基礎,這樣的擔子未免過於沉重。

與其事後孔明,倒不如從中汲取教訓。23年前引入的貨幣安排,規定發鈔銀行按7.80固定匯率,並透過負債證明書以美元發行及贖回港元紙幣,然後記入外匯基金的帳項,代表了為貨幣基礎其中一個組成項目設定了第一個支柱。其後當局經過多年研究及進行應變規劃,發現貨幣體制的不足,因此多次推出優化措施,防患於未然。時至今日,我們已能有效地控制貨幣基礎,並清楚界定貨幣基礎包含商業銀行在金管局所設的港元結算戶口的總結餘,以及將有關增減記入外匯基金帳項內。金管局亦以具透明度及規範化的方式進行貨幣管理。此外,貨幣政策研究及制定有關的應變計劃亦已成為金管局工作重要一環。

然而,引入這些新措施並不表示我們永遠不會有貨幣危機。危機往往不可預測,加上在全球化趨勢下,貨幣或金融危機亦不一定由本地因素引發。由於《基本法》訂明香港不實行外匯管制,香港本身又是貨幣流動性相當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並且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我們比起其他地區可能較容易受到貨幣及金融不穩定因素影響。重要的是面對不斷轉變的環境,我們應確保有足夠裝備,用最合適的方法應付貨幣及金融體系所受到的衝擊。聯繫匯率制度由誕生至其後引入各項優化措施,我一直參與其中,我的意見或許會有所偏頗,但我深信本港在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方面已具備相當成熟的條件。雖然如此,我們仍歡迎各界人士不吝賜教,令本港貨幣管理更臻完善。

謹此祝願所有在10月份剛滿23歲的朋友「生日快樂」,希望大家年年生日都不忘熱烈地親親爸媽。他們在23年前帶大家來到世上已經不易,還要苦上加苦,搶購超市貨架上價格飆升卻又所餘無幾的紙尿片產品!

 

任志剛
2006年10月12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