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資金流向

匯思

2005年01月27日

港元資金流向

持牌銀行與金管局進行外匯交易,都可從總結餘的數字反映。從總結餘維持穩定來看,現時並無資金從港元流出的情況。由於本港實行的貨幣發行局制度不涉及任何酌情考慮,市場自會決定是否真有資金流出。

我以前已多次在《觀點》中談過資金流出及流入所引發的現象,但由於這個題目最近持續引起人們的興趣及不同意見,對目前看似有大量資金流走的情況尤其關注,因此我想再多談一點。

現時頗明顯的是,以交易前可預計的情況來看,港元兌換外幣的需求比外幣兌換港元的需求為大。但市場是平衡供求的地方,這正好解釋為何近期港元匯率下跌(港元匯率在過去兩個月左右的跌幅其實很小,只由7.77左右下跌至接近7.80)。大家亦必須明白有港元賣方便必有買方,實際上港元只是易手,而不是外流,有關的港元仍留在最後的港元買家手中。

要稍作深入探討,我們亦可看看參與外匯市場的三類人士:非銀行界、銀行及金管局,並了解其外匯交易對資金流向有甚麼影響。在非銀行界與銀行界內以及兩者之間買賣港元,只是一個「零和」遊戲,原因是有關的港元只在交易雙方間易手。只有當他們將港元售予金管局時,我們才應將此交易理解為確實有資金流出港元,原因是金管局作為銀行同業港元交易的結算機構,若有持牌銀行向金管局沽售港元,金管局便會從其結算戶口扣除有關的港元金額,從而令總結餘減少。讀者都知道金管局一向完全公開總結餘的增減及有關原因,而近期總結餘並無錄得金管局購入港元(即沽出美元)所造成的變化──總結餘自2004年12月10日以來一直維持在158億港元左右。

金管局一直密切注視銀行體系的外匯持盤。根據我們所得的資料,銀行體系的外匯長倉在過去一個月來略為減少,反映銀行在此期間淨沽出外匯而淨購入港元,由此推算非銀行界在同時期內淨沽出港元。

我們不知道是誰沽出這些港元,可能是其他銀行,亦可能是非銀行界。無論如何,參與外匯市場的非銀行界包括很多不同的身份:外國(或境外)投資者、本地投資者、出口商、入口商及貨幣投機者。非銀行沽出港元的情況似乎與近期股市下跌頗為脗合,有可能是部分外地投資者沽出港股後將資金調離港元。就這方面我並無資料可予證實,而實際上對此亦不太在意。市場總會有上落,亦總會有買方和賣方,而若買賣雙方在市場的動力有偏差,市場價格便會自行調整以作平衡。但事實是近期並無資金流出港元,金管局沒有為外匯基金帳項沽售一分一毫的美元。況且順便提醒讀者一下,金管局只會在港元匯率已觸及7.80的兌換保證匯率水平(而持牌銀行表明有意按該匯率沽售港元),才會向持牌銀行沽售美元、買入港元,並將港元從銀行同業市場抽回,令總結餘下降。

由於預期美國今年將會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擴大港元與美元間的利率差距,因此利率套戥活動可能會引發資金外流,而這將會使本港的貨幣狀況回復正常,並使港元利率較貼近美元利率。寬鬆的貨幣狀況(短期利率接近零)雖有利目前的經濟復甦,但亦不宜維持過久,以致對消費物價或資產價格造成通脹壓力。但我要馬上補充一點,就是本港實行的貨幣發行局制度不涉及任何酌情考慮,因此市場實際反應可能與我所想的很不同。市場氣氛備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經濟基本因素、港美息差的幅度,以及預計人民幣匯率制度可能會改變的假設。市場自會決定實際的資金外流何時會實現。

 

任志剛

2005年1月27日

 

有關《觀點》文章:

有關資料: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5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