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儲備貨幣

匯思

2005年01月06日

全球儲備貨幣

近期美元貶值,再次令人想起儲備貨幣的自然壽命究竟有多長的問題。

上月我偶然看到一家投資銀行發表以美元前景為題的研究文章。這篇文章從哲學角度對全球儲備貨幣的可持續性作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回顧。文章扼要述了儲備貨幣的悠長歷史,並特別提及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儲備貨幣如世界超級大國一樣,其地位的「自然周期」似乎是100年左右。自15世紀中以來,情況一直是這樣:葡萄牙在全球的領導地位由1450年延續至1530年,西班牙則由1530年至1640年,荷蘭由1640年至1720年,法國由1720年至1815年,英國由1815年至1920年,最後美國由1920年至今。

我並非歷史學家,無從對有關超級大國的地位的自然周期理論提出任何見解。不過關於儲備貨幣,若的確有這種自然周期存在,即是說基於主要經濟體系不同的增長率、儲蓄率及投資率,它們的經濟實力無可避免地會出現調整,那麼這種現象對外匯市場在未來20年的影響便相當值得留意。我所講的是在理論上可能出現的長遠走勢,而不是投資者及投資經理關心的短期展望。而且我們亦不可能為20年後或會或不會發生的事作出部署。然而,大家都清楚知道,擁有全球儲備貨幣美元的美國現正面對其本身亦認為是嚴重及難以為繼的結構性問題。這一點亦正引起全球關注,特別是在政策層面。美國的低儲蓄率、龐大的經常帳赤字,再加上目前龐大的財政赤字,都是大家熟識的問題。關鍵在於坐擁剩餘儲蓄的經濟體系有多願意繼續支持這些赤字。

對這個問題的簡單答案是,它們當然不會無限期地予以支持,特別是有關赤字正急速增加。這表示若這些失衡情況持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受歡迎程度可能會減低。但令人擔心的事是,在資訊科技的推動下,市場力量越來越大,可能會令這個本來應該是逐步演進的歷史過程,一下子變為危害金融穩定的危機。毫無疑問,的確有一些不同的政策方案,可以幫助解決美國這些失衡問題,並預防美國經濟出現劇烈調整,以致對各方造成不良影響。也許這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壽命可能會遠比100年左右的「自然周期」長。無論如何,沒有人提過美元目前的弱勢正是其沒落的開始。許多人仍然樂於持有美元資產,市場對美國國庫券的需求亦相當龐大。

況且暫時來說,並沒有其他貨幣具有主導地位,可供選擇作為全球儲備貨幣。歐洲及日本有其他結構性問題,令其貨幣無法擔當領導地位。不過二、三十年後情況又可能會不同。我要指出,若內地繼續全力推行改革開放,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發展,屆時人民幣可能會有機會成為儲備貨幣。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假設。但比較肯定的是,人民幣將會成為國際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特別是亞洲區內的交易。亞洲區經貿日益融合,內地又是區內多個經濟體系最大的貿易夥伴的事實,正是這個發展趨勢的最佳明證。為方便起見,以及促進內地與其貿易夥伴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增加利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有明顯好處。無需再經美元,結算過程可以更加簡單直接。這樣一來,人民幣亦有可能最終發展為區內的支柱貨幣。

我們會密切留意這些最新發展。我們有信心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會越來越重要,而且對這個發展充滿期望。然而,單有信心與期望並不足夠。我們亦要在每一方面作好準備,以推動這些發展,以及把握其中的機會。因此,金管局致力改進本港的金融基建,希望把人民幣納入結算系統之內,成為主要的交易貨幣之一。我們已成功開展了幾方面的人民幣銀行業務,我希望還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可以說,這是香港金融體系及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最重要的未來發展方向。

 

任志剛

2005年1月6日

 

有關《觀點》文章:

 

2004年「聖誕有獎問答遊戲」答案公布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5年0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