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風險

匯思

2004年03月25日

識別風險

央行機構有責任辨識及評估貨幣及金融穩定所面對的風險。及早洞悉這些風險,不但使我們更能作好準備加以防範,亦可減少風險最終實現的機會。

今周還是不離風險管理這個題目,但我想避開較為技術性的銀行風險為本資本充足比率不談,改談金融監管機構在辨識及評估風險方面的角色。金融監管機構(尤其負責維持貨幣與金融穩定者)連同其內部擔當市場規管及審慎監管職能的部門,都在監察貨幣與金融體系的風險及不明朗因素方面有重要的責任。事實上,監管機構有權要求市場人士提供有關資料,並可根據第一手資料分析整體業界的趨勢,因此它們在這方面佔有先機。此外,監管機構並非直接承受風險,亦不直接牽涉當中任何得益,加上較能緊記以往的事例及教訓,因此應能以較客觀的態度分析問題。與此同時,監管機構更可參考其他地方同類機構的經驗。由於金融市場全球化及金融危機能迅速擴散,這些經驗實在非常寶貴。1997至98年金融危機過後成立的國際金融穩定論壇,每6個月左右開會一次。身為這個論壇的成員,我充分體會到各金融監管機構在金融穩定方面保持對話可帶來很大的益處。

因此,每當負責維持貨幣與金融穩定的監管機構就一些事項表示關注或發出警號時,它們通常都有很充分的理由,而且往往是關乎貨幣及金融穩定面對的風險。當一些人認為當前環境風平浪靜,大家盡可放心,風險似乎是很遙遠的事,但為免最終被這些風險壓倒,無論風險如何遙不可及,提高警覺始終是明智之舉。市場人士及中介人若都能注意風險因素,往往便可減低這些風險實現的機會,只是短期內市場活動可能會因而略為降溫。識別貨幣及金融體系的風險愈早愈好。雖然及早防範使風險消弭於無形後,監管機構可能會被指是亂喊「狼來了」或無端令大家掃興,但老實說,我們寧願外界這樣說,亦不被批評為未能及時警醒大家。

要維持貨幣穩定,必須有穩健的經濟基本因素、龐大儲備及審慎的公共理財以作配合,尤其我們已毫不含糊地界定,維持貨幣穩定就是要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維持匯率穩定,上述這些條件更是不可缺少。讀者都會記得,金管局是最先指出財政預算赤字龐大、失業率高企及通縮會對聯繫匯率制度的持續性構成風險的。過去幾年在這些問題重重困擾下,匯率穩定仍未受到影響,最少部分是由於我們鼓勵各界公開討論有關的風險。大家在討論這些風險時,往往以仔細客觀的分析作為佐證,而這些不單是金管局的分析,更有來自國際金融機構、評級機構及私營部門的分析。這些討論有助大家加深了解經濟問題及可能帶來痛苦調整的解決辦法。現時問題仍未解決,但我們亦同時備有具公信力的策略可用,加上結構性調整所帶來的成果,香港經濟正在強力復甦,使貨幣穩定面對的風險逐漸減退。

若要辨識及評估銀行穩定的風險,往往要先行了解銀行營運所涉及的市場運作模式。銀行如何經營、持有哪類資產及選擇哪類貸款客戶當然是銀行本身的事,但我希望它們不會介意偶然收到我們就一些銀行業務的歷史數字及銀行本身比照業界平均水平的提示。讀者都知道我們最近便提醒銀行注意持有債券的市場及利率風險。事實上,雖然按揭業務的風險減退了,但由於債券亦同時是銀行資產的重要部分,銀行實在不能不注意這方面的風險。說到利率,加息機會已逐漸展現,問題只是加息的具體時間及幅度而已。我在2004年元旦日的《觀點》文章談到新年展望時,曾指出「利率上調幅度可能較預期大,上調時間亦較預期早」。雖然迄今各主要經濟體系仍然採取觀望及寬鬆的政策配合,但我對上述可能性的看法仍然不變。我衷心希望我的估計會落空,但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及早防範及妥善管理好這些風險,至於風險本身最終是否實現已屬次要。總言之,在充滿動盪和突如其來的市場轉角位中,保持穩定才是最重要的。

 

任志剛

2004年3月25日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4年0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