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風險

匯思

2003年02月13日

2003年的風險

羊年伊始,無論全球以至香港本身都面對更為嚴峻的風險。

在金融市場要預防及管理危機,便要時刻保持警覺,留意我們所面對的風險。假如所有參與金融市場的人士──包括監管機構、市場中介機構及市場人士──都能保持警覺,而且都採取相應措施減輕風險,便可大為減低風險出現的機會,危機就不會發生。英語有這樣的一句話: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意思是「所見即所得」。這似乎與管理金融風險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便會變成:what you cannot see is what gets you。意思是假如眼之所見是實在的,可以掌握的;那麼眼之不見者便叫我們無所把握或未能察覺,甚至反過來把我們掌管。

既然如此,我們又怎樣才能在金融市場裏力保不失?答案是要多讀、多聽、多思考,並要理性面對問題。不要恐慌,也不要貪婪。要果斷、客觀。同時,如果你有時間的話,也不妨看看本專欄的文章。我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我們對貨幣與金融制度所面對的風險與問題的分析結果,希望藉此能減低這些風險出現的機會。

那麼,踏入羊年,我們的貨幣及金融制度究竟面對哪些風險?很抱歉,我要告訴大家我們實在面對許多風險。以目前的外圍環境來看,全球金融市場及主要貨幣的匯率更趨波動、全球局勢緊張、戰雲密佈、拉丁美洲受金融與政治問題困擾,以及主要經濟體系經濟疲弱,相信讀者都了解這種種情況所帶來的風險。所有這些外圍因素都會影響香港由出口帶動的經濟復甦及金融市場的表現。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與其他對外貿的倚賴程度比較低的經濟體系相比,外圍環境動盪不安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會比較巨大,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亦如是。不過,單單是外圍環境不足以導致香港出現系統性問題,因為香港的貨幣與銀行體系非常穩健。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香港同時面對通縮及財赤的問題,以及這兩個問題對貨幣與金融穩定的影響。有關未來幾年的財政預算策略的討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董建華先生及梁錦松先生亦多次提到有這些影響的可能性。他們兩位的信息都非常明確,金融市場的反應亦相當冷靜,因此我相信我也可以比較具體地說明香港所面對的其中一項風險。這就是對聯繫匯率制度的信心可能減弱。我希望講清楚之後,各方都會盡最大努力審慎管理這項風險。

萬一財政預算案缺乏社會支持或欠缺公信力而觸發金融風險,可能會引致的是所謂的「利率震盪」。1998年推出改革貨幣制度的方案(即7項技術性措施)減低了利率對資金流出的敏感度。然而,即使有超過1,000億港元為貼現窗所接納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提供緩衝,若流出的資金數額過於龐大,銀行同業拆息,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拆息便可能會大幅飆升。當然,拆息上升應可以遏止資金繼續流出,使情況迅速回復正常。但如果資金流出的情況持續,銀行同業的較長期資金拆息便會隨之飆升。這種情況對銀行的影響各有不同,主要視乎銀行的資金成本與銀行同業拆息的關係有多密切而定。不過,整體來說,近幾年銀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利潤減少,已削弱了銀行吸納較高的同業拆息而無需調整貸款利率(包括按揭利率)的能力。在當前環境下,資金成本上漲令貸款利率上升的可能性遠較過去為大。

假如利率震盪真的出現,經濟體系內每個單位都應該在其能力範圍內,盡最大努力管理好利率震盪所帶來的風險。然而,只要財政預算案具公信力,並且得到社會的支持,這個風險是可以避免的。

 

任志剛

2003年2月13日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3年0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