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價格

匯思

2002年05月16日

資產價格

貨幣管理當局要留意資產價格的變動,若有需要,即使會引起爭議,也要採取相應措施。

為了維持貨幣與金融穩定,中央銀行與貨幣管理當局(包括金融監管機構)要留意各個經濟環節的最新發展。有需要時,有關當局便要在其權責範圍內採取預防或補救措施,以確保貨幣與金融穩定。當中行動必須果斷,過程亦要高度透明。有關當局亦要清楚解釋行動背後的各種理據。不過要公眾接受絕不容易,因為這些行動往往極具爭議性,同時亦可能會對公眾帶來(希望只是短暫的)痛楚。

資產價格的走勢日益受到貨幣管理當局關注。有些地區會以內部價格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目標,而準則通常是看通脹是否合乎目標。因此,審慎的貨幣管理當局自然會留意資產價格的走勢。因為即使通脹率是參考消費物價指數釐定,而資產價格的變動通常都不會直接計入消費物價指數內,但資產價格的變動必然會影響通脹率。有關當局在決定是否需要採取行動,以及需要採取甚麼行動時,往往都要就資產價格是否過高或過低作出主觀判斷。有關行動是調整利率也好,是提出有關資產價格已出現「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等言論也好,監管當局都會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讓公眾知道。視乎有關當局的公信力,這類行動或言論通常都會引來不同程度的問題與批評。一些信奉絕對自由市場理論的人對於這些行動或言論或會反感,因為他們從不認為市場價格會過高或過低,更加不會接受市場有時候會無法發揮其基本定價功能,以及市場波動過激會危害經濟等觀點。

就讓我舉一個微觀層面的例子。銀行接受存款,並在有資產抵押的情況下把款項借出。審慎的銀行借出的款額只會佔資產市值的某個成數,而成數是銀行根據有關資產價格過往的波幅來釐定。風險管理較先進的銀行會對資產市值在不同時間大幅下調的機會率先作出評估,並會據此定出有關的借貸成數。可是能夠經常判斷無誤的寥寥無幾──要找出市場走勢的轉捩點,並能準確預測在整個周期中市場調整的幅度,一點也不容易。監管當局有時需要制定審慎守則,以改善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特別是當業務競爭迫使銀行可能會冒較大風險的時候。不過此舉可能會產生道德風險。再者,即使有保守的指引,市場仍有機會過度調整,令指引所提供的緩衝亦無補於事,蠶食銀行的資本。另一方面,若監管當局因應市場最新形勢修訂指引,這行動可能會觸發市場急速調整,有違當初制定指引的原意。

資產價格肯定對貨幣與金融穩定有重要影響。正是這個原因令中央銀行與貨幣管理當局日益留意資產價格走勢。事實上,有時候它們採取行動是因為擔心資產價格大幅上落可能會影響價格穩定或金融體系的健全與穩定──例如是LTCM倒閉後連串減息行動,以及指市場出現「非理性亢奮」的言論。金管局在1998年8月的入市行動,也是因為擔心股票與期貨市場過度波動會損害貨幣與金融穩定。我們也積極參與定立及執行「自願性質」的七成按揭成數的業內指引,而且更有一段時間把豪宅的按揭成數調低至六成。

不過,貨幣管理當局為了妥善履行其維持貨幣與金融穩定的職能,因而要密切留意資產價格的走勢,並不等同要引導資產價格,或是取代市場的定價功能。貨幣管理當局必須明白這一點。

 

任志剛

2002年5月16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2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