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

匯思

2002年05月09日

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

金融市場運作複雜多變,對它加深認識,並清楚明白當中涉及的風險,對監管機構及市場參與者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在大學時期曾經接觸過一套有關市場動態變化的簡單理論。該理論假設某商品市場的需求曲線的斜度比供應曲線的大,而且商品的供應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對需求的變化作出反應。這理論接着分析市場如何無法達致平衡(即供應量在某個穩定價格上等於需求量)。由於商品價格、產量及銷量波動愈來愈大,以致市場出現極度不穩,直至最終崩潰。這套理論利用傳統的供求圖表,以蜘蛛網狀圖案來闡析市場失衡的原理,因此亦稱為「蛛網理論」(Cobweb Theory)。

在純理論層面上,這套理論當時頗為吸引,但人們很難明白可以怎樣實際應用它,亦很難找到例證支持其論據。由於某些農產品的供應會按季節變動,昔日這類產品的市場可算較接近上述理論所指的情況。但隨着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現實環境裏像蛛網理論所指,會出現市場大幅波動的機會已經很小。事實上,設立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市場的原意,正是為了減少市場波動。

金融市場的運作不但比農產品市場的複雜得多,而且不斷在變。面對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由機構負責投資管理個人儲蓄,以及架構複雜而龐大的金融機構陸續出現,金融市場的變化就更大。例如,現在投資機構決定大手買賣證券,已遠比以往多倚賴「觸發指標」(如股價或有關公司的各項評級)作為指引,而且決定買賣的過程更機制化,亦指為更科學化云云。評級及股價的觸發指標,是分析員在分析過有關公司的財務資料(如現金流量、資產淨值、盈利、負債水平、抵押品金額、付出的利率溢價)後定出。這類資料大多要經過若干時間才可取得。很明顯的,這些指標本身其實亦同時受到投資機構在市場的活動所影響。雖然我們很難可以用蛛網理論來概括解釋這種現象,不過我們不難看到當中存在市場不穩定的可能性。例如,評級機構所定的一項評級,已可能足以判定某借款機構的命運。

事實上,我們有需要提高對現今金融市場動態變化的認識。對於負責維持市場操守及穩定的監管當局、負責保管小存戶積蓄的投資機構,以至利用金融市場集資的企業管理層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點可能更重要的,就是我們亦應研究如何妥善管理市場出現極度不穩的情況,使各有關方面都免受波及。提高公開更多資料的要求,例如規定評級機構公布決定評級所採用的方法等,可能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但要求投資機構公開內部使用的市場價格觸發指標,卻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對學者、市場參與者及監管機構來說,金融市場的動態變化是個非常有趣的題目,相信亦會引發國際間更多的討論。

 

任志剛

2002年5月9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2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