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

匯思

2002年03月28日

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

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對兩地有不同影響,原因之一是兩地間資本與人口的流動不平均。

上星期一位大學生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甚麼香港與內地經濟日益融合,對香港的裨益似乎不大?他指出兩地間截然不同的情況:內地經濟急速發展,每年實質增長超過7%,其中廣東一帶的增長率更高,相反香港經濟卻表現疲弱。由於時間關係,我當時無法立即給他一個圓滿的答覆,只是匆匆地提出了幾個可能性,不過這反而令他感到困惑,也令我有點耿耿於懷。可惜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要說與他聯絡,所以讓我在本星期的專欄裏討論這個課題,希望這位同學有機會看到。

我認為1997至98年間的金融風暴是主因之一,原因是香港高度開放以及港元可自由兌換,令香港所受的影響遠遠大於內地。固定匯率固然切合本港的需要,但它亦往往成為投機者炒賣的對象。當這些投機炒賣活動出現時,便會透過本港自由開放的金融市場轉化為利率震盪,影響經濟穩定。雖然內地實際上也是奉行固定匯率,但人民幣並不能夠自由兌換,加上內地實施資本管制,因此能免受全球化發展所帶來的風險影響。

另一個原因是統計方面的。照推斷,香港人在內地的直接投資非常龐大(事實上香港絕大部分的製造業已遷往內地),以內地急速增長的經濟來看,這些投資的回報必定相當可觀。我估計這些回報無論在數額及增幅方面,都遠高於內地在港的投資回報。然而,香港人從香港境外賺取的收入是列入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 ,而不是我們慣常用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換言之,香港的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應大為高於本地生產總值(GDP)。

不過我認為就算以本地生產總值計算,香港的經濟並未因內地經濟高速增長而大大得益,一個更重要原因是兩地間資本與人口的流動不平均。資本與人口由香港流往內地基本上是不受管制的,然而由內地流往香港則受到嚴格限制。在內地的投資機會,只要對香港人有吸引力的,都可以吸引本港大量資金投入;但在香港的投資機會,即使內地人民有興趣,他們亦很難參與。香港人可自由前往內地消費,但直至最近內地才稍為放寬對內地旅客來港的限制。

內地與香港的經濟開始融合時,正值兩地間在商品與服務以至生產要素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價格差距。因此,融合過程無可避免地會涉及價格水平高的一地出現通縮(包括對經濟增長造成暫時的負面影響),價格水平低的一地出現通脹。再加上兩個經濟體系的規模相距甚遠,通脹壓力及刺激增長效應在相對較大的內地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會比通縮壓力及抑制增長效應在相對較小的香港經濟所造成的影響輕微。兩地間不平均的資本及人口流動更加劇了這種狀況。經濟融合的過程會使價格水平及短期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直至兩地達到均衡為止。不過即使達到均衡狀況,相信在「一國兩制」下,再加上香港具備先進的商業及金融基礎設施等優勢,屆時香港的價格水平仍會遠高於內地。經濟融合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引起不少痛楚,我亦無法估計這個過程會維時多久。不過,減少兩地間資本與人口流動不平均的程度應會有助減輕痛楚,但在達到這個目的的同時,重要的是確保不會引致內地金融市場開放過速,影響內地貨幣與金融的穩定。

 

任志剛

2002年3月28日

 

有關《觀點》文章: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2年0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