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貸款

匯思

2001年02月22日

本地貸款

正當本港經濟強勁復甦之際,為何本地貸款卻表現呆滯?

儘管自1999年第2季開始,香港經濟呈強勁的「V型」復甦,但是本地貸款表現仍然呆滯,僅於2000年8月才再次錄得輕微的按年計算正增長。這個現象並不尋常,因為在過去的經濟周期中,本地貸款增長只會比經濟復甦遲起步一至兩季。以往的數據顯示,本地貸款與本地生產總值有很強的相關性,但本地貸款的升跌一般較本地生產總值遲一季才顯現出來。可是,在目前的經濟周期中,兩者的時間差距接近一年,反彈的力度也有天壤之別。本地貸款連續兩年收縮,是絕無僅有的。當然,1998年金融危機的嚴峻程度也是前所未聞的。為了更深入了解造成這次不尋常現象的原因,我們非正式地諮詢了幾家活躍於本地貸款市場的銀行。這次非正式調查的結果相當有趣。

受訪銀行一致認為貸款需求疲弱,並同意這與物業市場下調有關,因為一直以來物業市場都是推動公司與私人貸款增長的主要動力。1998年金融風暴引發物業市場急速下滑,是沒有人可以預計,亦無先例可尋。這次震盪令發展商覺得物業市場的前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明朗因素,因此即使經濟強勁復甦,但發展商對參與大型建設項目表現仍然十分謹慎。結果,來自售樓的現金收入用作減債,使資產與負債比率下降,物業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因而大為縮減。即使地產發展商有融資需求,也只是把握銀行競爭激烈的機會,將現有貸款重新融資,爭取更優惠的貸款條件。

住宅按揭需求的情況也大致相同。物業價格大幅下挫,令大批業主變成負資產一族,因此都不想「細屋換大屋」。物業市場的不明朗因素也影響了潛在首次買家的購買意欲,他們都對置業保持審慎。地產發展商與置業人士是否過於審慎,沒有人可以置評,但事實是銀行貸款恢復增長與經濟復甦的時間相差幾乎是通常的4倍之多。

在供應方面,受訪銀行表示緊接着經濟前景改善,以及壞帳與信貸風險對資本基礎造成的壓力減退,它們已隨即開始放寬貸款政策。同時,自1998年末存款開始回升,令銀行持有龐大流動資金,也是促使銀行放寬貸款政策的原因之一。然而,由於物業價格大幅滑落,因此抵押品的價值也大為下降,令銀行的貸款能力受制。因此,貸款並沒有緊隨經濟復甦恢復增長,反而在供應充足與需求疲弱的情況互為影響下,貸款利率大幅下調,尤其是住宅按揭方面,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

有趣的是,這次諮詢發現了兩項結構性轉變,可能是妨礙貸款增長的原因。雖然有關的影響仍屬輕微,但都是一些重要的發展,需要密切留意。首先是人民幣資金的供應有所增加。我們獲悉越來越多在內地設有生產設施的銀行客戶能夠透過抵押其廠房,或出示香港銀行發出的備用信用證,直接向內地銀行取得人民幣貸款。這種情況減少了廠商向香港銀行借款,以資助其內地業務的需要。此外,廠商除了可享有較低的人民幣貸款利率外,更可避免出現貨幣錯配的情況,因為他們的支出大都以人民幣為單位。若沒有人民幣貸款的話,這類業務所需資金大多會以香港的一般用途貸款形式提供,因此上述的發展對香港的本地貸款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就是以所謂的「記帳」方式進行的交易數額越來越龐大。透過這種方式,海外進口商直接把貨款存入出口商的帳戶,而無需如傳統貿易融資般使用信用證。這種情況大概反映部分進口商的議價能力提高了,透過這種機制,他們可以省卻安排信用證的費用。至於出口商方面,他們仍然可以把應收帳款貼現以取得資金(即代理收帳安排)。

股票市場與債務市場的融資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前者的集資情況對銀行影響不大,原因是不少近期上市集資的都是新成立的科技公司,而銀行對這類型公司的貸款興趣不大。銀行覺得後者的發展影響比較大,尤其新發行的港元公司債券在1999年錄得顯著增長,並於2000年持續上升。不過,由於銀行本身也是這類公司債券的主要投資者,所以這可能只是融資形式的轉變,實質上並沒有太大變化。無論事實是否如此,為了開拓更多金融中介渠道,以強化本港金融體系,我們歡迎這個發展方向。

 

任志剛

2001年2月22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認可機構貸款及墊款的統計數據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1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