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

匯思

2000年10月19日

亞洲經濟

近月來區內經濟繼續改善,不過仍然有隱憂存在。希望這只是個別問題,不會傳染開去。

踏入2000年第4季,分析員所指「除日本外的亞洲」的整體表現仍然相當理想。「V」型走勢的強勁反彈之後,增長速度略為放慢,是意料中事。受到美元利率走勢的影響,亞洲區的利率普遍提高,但幸好並未對復甦造成太大影響。出口錄得雙位數的大幅增長,帶動經濟復甦,往來帳因而出現龐大盈餘,各經濟體系得以累積外匯儲備。近月來增長的動力更遍及本地需求,因此進口也同樣錄得雙位數的增幅,令往來帳盈餘略為下降。不過,區內各經濟體系的整體國際收支狀況仍保持穩健。

大概除了菲律賓外,亞洲區的就業情況普遍有所改善,失業率大都回落至單位數的低水平。不過,香港在這方面似乎有點例外,失業率只是略為低於5%,改善的程度似乎不及其他地方顯著。香港勞動市場向來以靈活多變、流動性強見稱,因此這個現象令人覺得有點奇怪。出現這種特殊情況,可能是因為香港積極面對科技革命的浪潮,成功提升本身的實力,令生產力大為提高。另一個因素可能是經濟轉型:為了適應全球化發展的力量,以及為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作好準備,香港的經濟一直在進行結構重整。香港若要繼續成功發揮中介功能,就必須不斷提升其效率,而且隨著內地加速改革與開放,商機不斷展現,香港也必須作好準備,開展其投資者的角色。

整體而言,亞洲區目前的通脹水平並未構成任何問題,但前景卻並不明朗。近期油價飆升的確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部分經濟體系的貨幣表現疲弱,最終亦會令消費價格上漲。例如,印尼與菲律賓的通脹率目前正處於4至5%左右,加上經濟增長與金融業改革步伐相對緩慢,以及不利的政治因素令貨幣持續處於弱勢,可能會令通脹進一步惡化。

這種複雜的形勢令區內各經濟體系作出了不同的貨幣政策回應。有一、兩家央行把利率推上大為高於美元利率的水平,相信是用以穩定匯價,但卻要為此付上代價,拖慢經濟復甦的步伐。然而,也有央行刻意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無視貨幣處於弱勢,以及其對通脹造成的影響。無疑,這些措施都是基於有關經濟體系本身的考慮而推出,但卻可能會對亞洲整體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從最近金融市場的表現來看,希望這些都只是個別而非傳染性的問題,不會產生不良的連鎖效應。這些措施也可能會影響有關市場取得海外融資。今年上半年海外融資已大幅回升,假如這類信貸再次減少,實在非常可惜,特別是目前本地銀行信貸繼續收縮,本地債務市場又尚待發展,海外信貸便更顯重要。

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港元匯率一直保持穩定,香港無需像區內其他地方一樣,面對以上棘手的貨幣問題,實在值得大家慶幸。香港穩坐釣魚船,憑藉本身健全的基本經濟因素,在沒有受這些問題困擾下,經濟增長應可持續。

任志剛

2000年10月19日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Word 格式的文件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0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