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匯率

匯思

1999年09月23日

固定匯率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亞洲金融風暴為香港經濟帶來的調整是痛苦的,但結構性的調整亦為香港穩步的復甦提供了紮實的根基。

一般人認為,固定匯率遇上外來的衝擊,所帶來的經濟調整期,需時會較浮動匯率的經濟調整期長。這個說法有其道理。因為從理論層面分析,在固定匯率制度下,用以微調經濟的手段自然減少了一種,因而調整過程亦會少了一個「自由度」。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簡單。

我們可以假設匯率一旦下調後,出口若以貨量計算將會增加,進口則會減少。但假若對進出口的總貨值都引用同樣的假設,就會犯上錯誤。因為即使匯率調低了兩成,令產品的進口價格上升兩成,這並不代表我們對每種進口貨品的需求數量會相應減少。例如白米,縱使加價兩成,我們不是每天同樣都要吃飯嗎?相反,本地產品輸往海外市場的出口量,雖然可能會因為匯率調低兩成而增加,但升幅卻可能未必一定是超過兩成。於是,進口總值便會不跌反升,而且升幅更可能會遠遠大於出口總值的升幅。換句話說,國際貿易差額不但不會改善,反而可能會惡化。就如國際金融貿易經濟學課本中說,國際貿易差額與匯率間之關係,完全取決於進出口供與求的四項「彈性程度」,如何互相影響而定。

香港大部分的日用必需品都是進口的,例如食水、食品,以至建築用的沙粒,都是從外面輸入的。這些必需品的需求穩定,所以對價格改變的彈性極低。我們出口的消費品,如衣物、玩具、電腦等的需求,對價格變動的彈性雖較高,但即使價格貶值兩成,卻並不表示會多銷兩成。

若一個經濟體系選擇下調匯率,可能會令當地的國際貿易差額惡化及國際收支差額變壞。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將要動用更多財政資源來償還外債。外來直接投資的資金和組合投資的資金都會暫時抱持觀望態度,等待匯率進一步下滑後才再作投資。但與此同時,本土資金卻可能溜走,令到形勢變得險峻。在金融市場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形勢下,坐擁龐大資金的國際炒家將會乘勢大舉進擊,大量沽空當地貨幣,幅度之大,與當地經濟問題的嚴重性根本不符,結果令當地貨幣的貶值陷入失控的地步。最後,更可能會出現金融體系崩潰,屆時整個社會所承受的痛苦將會比採用一個有可信性的固定匯率的代價大得多。一些主張匯率自由浮動的人認為,市場的無形之手自然會引領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至一個適當水平,但實際情況卻往往並非如此。

浮動匯率以外的另一項選擇,就是固定匯率。堅守固定匯率便要忍受可能較長而艱苦的經濟調整期。在這個過程中,市民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苦口良藥,這付出是有價值的。

固定匯率帶來的經濟調整期雖然較長,但以香港的情況來說,實在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如果更改匯率制度,不但未必可以達到預期的國際收支差額效果,更可能會陷入失控的地步。對於某些國家來說,匯率調整或者是可行辦法,亦可能是解決困難的捷徑。但這些亞洲地區的「成功」例子,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施行了某種形式的限制,如外匯管制,使匯率調整不致失控,才能達致「成功」。在香港,眾所周知,這些管制是《基本法》所不容許的。

視乎每一個經濟體系的特色來看,調整匯率可能是一個比較容易解決困難的辦法,但這個做法往往會成為經濟結構進行調整的絆腳石,對整體經濟的長期發展構成障礙。讀者知否自金融風暴爆發以來,按比例計算,香港私營機構的重整個案,若與復甦看似較快的地方相比,數目其實可能更多,而且還陸續有來,有助香港的經濟打好根基,穩步前進。

 

任志剛
1999年9月23日

 

此處可參閱有關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進一步資料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1999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