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靈活應變的銀行體系

匯思

1999年09月09日

一個靈活應變的銀行體系

香港的銀行業經過持續兩年的金融風暴洗禮,表現依然出色。在黑暗過去,黎明已來的時刻,香港的銀行業正看準形勢,認定目標,踏實地為未來的挑戰作好準備。

銀行的中期業績公布季節終於平淡地結束了,業績沒有帶來太大的意外或驚喜。其實,情況亦應該是這樣的。將1999年上半年的業績與去年上半年或下半年作出比較,有些銀行錄得盈利增長,有些則盈利倒退,有一間上市銀行則出現虧損,引證了我早前所作出的「預言」,就是說:「假使有一、兩間銀行錄得虧損,我不會感到出奇」。

香港的市民面對個別銀行出現虧損的不利消息,反應十分冷靜,證明了香港人處理金融事務的態度已經愈來愈成熟。即使經濟環境轉趨艱難,市民仍然對香港的銀行體系保持高度信心。我要再一次多謝傳媒友好,他們憑着負責任的態度,以清晰、平實和持平的手法報導事實,對維持市民的信心作出貢獻,實在應記一功。大家都明白到,在自由市場經濟環境下,是沒有任何商業機構可以絕對保證一定賺錢的。銀行當然也不會例外,更何況香港剛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金融風暴,對銀行業的衝擊可以想像是很大的。事實上,在這惡劣環境之下,假若沒有銀行出現虧損,才會令人驚奇。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即使銀行出現虧損,存戶的利益是仍然受到適當的保障。最佳的保障是由銀行提供的,當中包括銀行要進行審慎的經營管理,維持充裕的資本及流動資金,以及提供最新的財務資料。要確保銀行達到這些要求,亦必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監管制度。銀行監管當局要跟銀行保持緊密合作,但卻不應過分干預銀行的營運。我相信香港的銀行監管制度是合適的,亦很高興見到這個制度能夠得到公眾人士的信賴,特別是存戶的支持。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密切注視國際監管標準的變化,並且盡量掌握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發展,以及附帶衍生出來的風險。要使我們的監管制度與市場同步前進,修改法例是必然的工作。事實上,銀行業修訂條例草案幾乎已經是立法時間表上每年必備的項目。

金融風暴爆發前,本地註冊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比率約為17%(1997年6月底的數字)。經過兩年來嚴峻的考驗,這項比率反而上升至超過19%(1999年6月底的數字)。此外,銀行的平均流動資金比率依然維持在接近45%的高水平。無可否認,個別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曾被撤換,但這均屬於正常商業運作原則的決定。銀行是商業機構,情況自然不會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商業機構的董事局應該在監察管理層的表現上發揮積極作用,並在有需要的時候作出必要的人事調動安排。

雖然本港銀行業現在仍然存在着中資企業貸款的問題,呆壞賬的數字可能會因此而再略為上升,但有跡象顯示本港銀行業已渡過金融風暴最惡劣的時刻。我很高興見到,香港銀行業在金融風暴中的表現,和亞洲大部份地區的情況不同,沒有出現銀行倒閉的情況。

展望未來,本港銀行業將會是充滿挑戰的。當中涉及許多錯綜複雜、甚至棘手的問題。但我深信只要銀行管理層積極作好準備,採取市場為本的策略,加上公眾人士在金融事務的領域上不斷趨向成熟,傳媒亦發揮高度負責任的專業精神,本港銀行業便可在開放的環境下,果敢務實地迎接挑戰。

 

任志剛
1999年9月9日

 

有關香港銀行和銀行監管的進一步資料,可參閱銀行業

此處可參閱本專欄過往的文章。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1999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