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大事紀要
一月二十四日
公布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底外匯基金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幣資產總額為638億美元,較一九九五年底的554億美元增加15%。
此外,金融管理局亦宣布作為其不斷努力提高透明度的其中一項措施,由一九九七年起會按月公布外匯基金持有的外幣資產。
一月二十七日
韓國銀行與金融管理局簽訂美國國庫券的雙邊回購協議,這是金融管理局與區內中央銀行/貨幣管理當局簽訂的第九項同類協議。
一月二十七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就新借貸安排作出決定。金融管理局會成為參與新借貸安排的二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之一。金融管理局在新借貸安排信貸額度的參與份額約為4.76億美元。根據新借貸安排,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需要額外資源,以應付可能會損害或威脅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特殊情況下,香港會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貸款。
一月二十八日
金融管理局去信所有認可機構,說明價值1,200萬元以下物業的貸款額與價值比率上限不應超過六成。
二月十四日
為鞏固香港跨越一九九七年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加深海外金融界對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的投資潛力的認識,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於二月及三月分別出席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紐約、日本銀行在東京以及捷能銀行在法蘭克福舉行的三項主要研討會,並在會上致辭。
二月二十六日
金融管理局與澳門貨幣監理署簽訂諒解備忘錄,以加強兩家監管機構在監管方面的合作。
三月七日
金融管理局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舉辦「金融市場一體化在亞洲的發展及香港的角色」研討會。研討會討論內容關於亞洲區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的各個主要範疇,以及區內一體化加速發展對香港帶來的挑戰和機會。三月二十六日
金融管理局調高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借入及拆出息率,分別由4厘和6厘調高至4.25厘和6.25厘。翌日,香港銀行公會宣布調高七日以下零售存款利率25個基點。
三月二十日
財政司司長以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主席的身分宣布委出由十五人組成的董事局。
三月二十七日
金融管理局公布外匯基金於一九九六年底的經審計業績,外匯基金的資產總額上升16%,達5,345億元(一九九五年:4,607億元),累計盈餘則上升7.9%。
三月二十六日
金融管理局與新西蘭儲備銀行聯合宣布,雙方已簽訂美國國庫券雙邊回購協議。這是金融管理局簽訂的第十項同類協議。
四月二十一日
為了讓澳洲和香港的金融系統能夠建立更為密切的雙邊聯繫,金融管理局和澳洲儲備銀行同意金融管理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加入澳洲儲備銀行的Reserve Bank Information and Transfer System(RITS)。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是香港的中央債券結算交收系統,而RITS則為類似的澳洲政府債券系統。
四月二十三日
金融管理局公布推出青嶼幹線紀念幣首日封,該套紀念幣首日封是由金融管理局代表政府發行,以慶祝青嶼幹線啟用。這是香港首次發行紀念幣首日封。
四月二十五日
金融管理局去信所有認可機構,提醒它們必須及時解決「公元二千年」問題。金融管理局也宣布其為確保「公元二千年」問題得到解決而採取的措施。認可機構須在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前提交解決「公元二千年」問題的正式計劃,而金融管理局則預期它們會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安裝妥當能處理二千年起的交易的系統。
五月七日、十一日
金融管理局公布發行「97紀念金幣」和一套七款的特別設計精裝紀念錢幣,以迎接香港特別行政區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成立。
七月一日
財政司司長宣布土地基金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其中主席一職由其本人擔任。自七月一日起,土地基金由金融管理局按財政司司長的指示管理,與外匯基金為兩項獨立投資組合。
七月十一日
香港銀行公會和存款公司公會聯合發出《銀行營運守則》,以便進一步提高香港銀行服務的透明度與素質。守則內容涵蓋銀行與客戶的關係;賬戶的開立與操作以及貸款;發卡及有關服務;支付服務及追討債務。
七月十四日
金融管理局公布外匯基金於一九九七年六月底的未經審計業績:外匯基金資產總額達5,690億元(較一九九六年底增長6.4%),累計盈餘達1,819億元(較一九九六年底增長5.2%)。
八月二十一日
國際清算銀行同意,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安排的融資計劃部分貸款尚未發放前,向泰國國家中央銀行提供短期過渡貸款,以支持泰國落實經濟改革。金融管理局作為國際清算銀行的成員,同意為這項過渡貸款提供擔保,其他擔保人還包括G-10工業國和其他亞洲及歐洲經濟體系的中央銀行及貨幣管理當局。
八月十一日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東京召開的會議上,與會代表通過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安排的融資計劃,協助泰國推行經濟改革。香港透過由外匯基金提供最多達10億美元的貸款,參與該項融資安排。
八月三十日
金融管理局發出有關資產證券化和按揭證券監管方針的政策指引,其中列出在資本充足制度下,按揭證券要符合50%風險權數而須達到的準則。
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第五十二屆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香港成功舉行。來自一百八十多個國家的主要中央銀行家和財金官員均有出席,而參與年會的總人數超過一萬九千名,是破紀錄的數字。年會令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為鞏固。
十月十三日
財政司司長與三家發鈔銀行 -- 中國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 -- 簽訂協議,分別向每家發鈔銀行出售香港印鈔有限公司10%的已發行股份。
十月十七日
金融管理局發出經修訂的《防止洗錢活動指引》。
十月二十三日
金融管理局發出通函提醒銀行要謹慎安排它們的港元資金,不要過度倚賴流動資金調節機制提供最後的流動資金支持,否則便會對重複使用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銀行收取懲罰性利息。
港元受到投機炒賣,貨幣市場港元資金短缺,引致當日銀行同業拆息大幅波動,波幅由9厘至280厘不等,但隨尠市況穩定下來,同業拆息於翌日收市時回落至7厘的水平。在其後數周內,隔夜拆息一直保持穩定,在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借入及拆出息率4厘至7厘之間上落。
十月二十三日
金融管理局在諮詢銀行界和香港會計師公會後,發出經修訂的「認可機構披露財務資料的最佳執行指引」。
十月二十五日
為了讓銀行同業隔夜息率有更多調節空間,以反映同業市場的情況,金融管理局把流動資金調節機制的借入及拆出息率分別調整至4厘和7厘。調整前的借入及拆出息率分別為4.25厘和6.25厘。
十一月七日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宣布向亞洲商業銀行、美國大通銀行、第一太平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購買第一批按揭貸款,是項交易總額為6.5億元。
十一月七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香港的經濟基礎因素給予十分正面的評價,並明確肯定香港的經濟政策架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與香港進行每年一度的磋商討論後,於總結時作出這項評價的。
十二月一日
金融管理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推出私營機構債券的「債務證券借貸計劃」。推出這個計劃的目的,是要提高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下私營機構債券的流通性和結算效率,以及通過提高貸方收益率,從而增加這些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十二月三日
金融管理局宣布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達成協議,
設立聯合結算機制,加快處理由香港銀行作為付款人,並在深圳存兌的港幣支票。
十二月十九日
來自澳洲、加拿大、中國、香港、法國、德國、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英國、美國和越南的央行、貨幣管理當局和財政部的技術專家齊集香港舉行會議,商討發展一個流動性高,又具有深度的東亞債務市場的技術問題,從而改進區內的金融中介機制。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代表,以及市場的技術專家也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