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一九九七這一年內,香港的重要事項接踵而來;緊接回歸中國,世界銀行集團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香港舉行年會。金融管理局致力向海外金融業人士宣揚香港在回歸中國後將享有金融及貨幣自主權的訊息。此外,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加強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及更積極參與國際金融事務更顯重要。事實上,亞洲貨幣風潮的出現,正好彰顯這種合作的切實需要及意義。

 

 

目標

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原則已在《基本法》中清楚訂明。隨著香港進入過渡期最後階段,金融管理局更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界,特別是中央銀行組織的活動,以加強外界認識中國承諾將緊守「一國兩制」的原則及香港繼續維持貨幣穩定的能力。對於加強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以維持地區金融穩定,金融管理局也致力甚多。

為增進公眾人士對金融管理局政策,以及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後的貨幣安排的認識,金融管理局採取主動及高透明度的訊息政策。此外,又為海外金融界舉辦多項特備巡迴推介活動及講座,讓他們切實掌握香港回歸祖國後仍享有貨幣及金融自主權的實況。

 

成果

促進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為推廣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金融管理局充分利用研討會、巡迴推介及刊物等形式,向全球各地金融界宣揚這個訊息。在主辦機構協助、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與三家發鈔銀行共同參與下,金融管理局於一九九七年二月及三月份分別在紐約、東京及法蘭克福籌辦了三次巡迴推介,向海外金融業人士詳盡介紹香港在過渡期後的貨幣及金融安排,同時亦取得傳媒正面報導。

作為一九九七年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的部分推廣活動,金融管理局於一九九七年三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舉辦「金融市場一體化在亞洲的發展及香港的角色」研討會。這個地區研討會冠蓋雲集,獲得多個國家的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及其他顯赫嘉賓蒞臨致詞,他們對香港未來在地區金融聯繫上的角色均表示極大信心。

鑑於歐洲單一貨幣歐羅將於一九九九年面世,並將帶來重要影響,金融管理局於一九九八年一月舉行第二屆「卓越人士」講座,探討這項新貨幣的過渡過程及在國際上的角色。該講座由歐洲貨幣學會總裁Willem Duisenberg博士負責主題演講,日本銀行當時的副行長永島旭擔任討論嘉賓,並獲得金融業人士熱烈參加。

新聞及出版工作方面,金融管理局已加強本身網頁的內容,增設新項目及以中英文載述資料。另又製作介紹金融管理局的光碟及錄影帶,讓更多公眾人士認識金融管理局的政策,以及貨幣與銀行業的統計資料。除了中英文本並載的《金融數據月報》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季報》外,我們在年內亦出版了三本以香港貨幣及銀行事務為題的書籍。在香港舉行回歸典禮期間,金融管理局亦藉著大量海外傳媒代表齊集的機會,舉行了多次資料介紹活動。

 

地區金融合作

金融管理局一直以來積極推動中央銀行之間合作,藉此維持地區金融及貨幣穩定。為達到此目的,金融管理局已跟多家地區中央銀行建立雙邊聯繫,並舉行定期會議,就地區經濟形勢及監管事項交換意見,以及探討合作發展金融基礎設施與其他領域的工作。於一九九七年初,金融管理局與韓國銀行及新西蘭儲備銀行再簽訂多兩項雙邊回購協議。

在地區活動方面,金融管理局繼續積極參與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與貨幣管理局會議。該會議轄下負責研究銀行監管、金融市場發展及中央銀行運作的三個工作/研究小組,已各自完成詳盡的研究。金融管理局現時擔任該會議轄下銀行監管研究小組的主席。一九九七年三月,該會議第十三屆副行長級會議亦於香港舉行。

一九九七下半年金融風潮蔓延,激發地區金融合作更大的動力。一九九七年七月,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及貨幣管理局會議的行長會議於上海舉行。該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主持,行長們在會上決定透過諮詢本地有關當局及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致力研究協助該會議成員推行整頓計劃所需的融資安排。此項決定具有關鍵作用,為其後於八月推出的泰國融資計劃鋪路,致使該計劃獲得該會議眾多成員(包括香港)參與。在泰國融資計劃中,香港承諾向泰國國家中央銀行提供10億美元雙邊掉期貸款,發放貸款比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放貸款的比率一致。香港提供貸款的條款與條件與其他雙邊貸款人的相同。

其後,金融管理局積極參與一系列會議,研究應付金融危機的方案。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連同香港在內十四個經濟體系的財政部及中央銀行代表達成《馬尼拉協議》,其中金融管理局曾參與擬備協議內容。該協議提出四項計劃,包括(一)地區監察;(二)加強經濟及技術合作;(三)研究及設立有關國際貨幣

基金組織提供短期貸款的新機制;以及(四)設立亞洲區合作融資安排,以按照個別情況補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為檢討在亞洲爆發的金融風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經濟領袖於十一月在溫哥華召開會議;於十二月初,東南亞國家聯盟聯同「六市」(即澳洲、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及美國)財政部長亦聚首吉隆坡。該兩個會議均對《馬尼拉協議》表示支持。

為防範該類危機歷史重演,金融當局對加強下述工作的共識逐漸形成:(一)增加公營部門及私營機構資料的透明度與披露要求;(二)加強監察;(三)促進區內金融穩定;以及(四)在亞洲發展具深度、高度流動及成熟的債券市場,以解決區內中介機制落後的問題。

作為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積極支持以上計劃。例如,金融管理局於去年曾參加新興市場經濟體系金融穩定工作小組,該小組已完成有關加強金融體系穩健原則及實務的大型研究。此外,金融管理局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召開首屆「東亞地區債務市場發展技術專家」會議。出席該會代表包括來自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央銀行及貨幣管理局會議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以及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與美國的中央銀行及財政部專家;同時,國際金融組織的代表也參與討論。該技術會議為日後更多同類工作奠立基礎,因此甚具意義。

 

加強參與多邊組織的活動

年內,金融管理局繼續與多邊組織保持密切友好的關係及技術合作。金融管理局自一九九六年底成為國際清算銀行成員以來,一直致力加強參與該銀行各項活動,包括定期會議,以及涉及全球層面金融事項的委員會,例如銀行監管委員會及支付結算系統委員會的工作。

為確保香港能密切掌握國際金融的最新發展,金融管理局繼續參與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的年會。此外,金融管理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屬下的金融市場委員會,以監察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管理局亦參與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的財政部長會議。憑著本身在支付系統及證券化的專門經驗,金融管理局亦協助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協調這些領域上的新計劃。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

世界銀行集團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五十二屆理事會年會(九七年會)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多項相關會議及研討會亦於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六日至九月底期間舉行。

九七年會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移交後在香港舉行的首項大型國際活動,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金融史上重要的一頁。世界銀行集團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選定在香港舉行年會,代表了金融界對香港續享繁榮安定及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不但就亞太區來說,也是從全球標準而言 -- 投下強而有力的信心票。

與歷屆年會比較,九七年會以出席人數計是規模最盛大的一屆,登記參與者總數超過一萬九千名,包括來自一百八十一個成員國家/地區的代表、觀察員、特別嘉賓、訪客、世界銀行集團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職員、傳媒代表及本地職員。這個盛會齊集全球差不多所有不同國家/地區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香港正好把握這個寶貴的機會向這些一言一行均舉足輕重的人士宣揚香港回歸後繼續繁榮發展的訊息。與會者親臨香港,正好耳聞目睹香港人一貫享受的生活方式及自由保持不變。此外,年會也為中國政府提供良機,藉此重申及展示其對香港奉行「一國兩制」原則的承諾。

許多與會者連同世界銀行集團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表示,九七年會不但極度成功,更是有史以來舉辦最出色的一屆。所有與會者對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先進設施均表示高度讚賞。事實上,這也是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首次能在同一會場內舉辦所有會議與有關活動。多項新式設施,例如條形碼入場控制系統、電子訊息系統及即時金融訊息終端機,均為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歷來首次使用的高科技設施。

年會舉行成功,是三年多周詳籌劃的成果。金融管理局是年會的策劃及執行機構,負責與各國政府部門及有關組織緊密聯繫,以安排機場接送、酒店住宿、保安及核證、交通、護送、社交及文化活動、為配偶安排的節目、以及傳媒與宣傳等。

對於世界銀行集團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嚴格要求,金融管理局均完全達到,總開支更遠低於原定預算。一九九五年,香港就籌辦九七年會所通過的預算為4.85億元,而實際總開支僅為3.32億元。年會節省開支,主要原因是預算控制嚴格,以及取得現金及其他形式的贊助。

年會舉行期間,估計也為香港旅遊業帶來4億元的重大收入。

 

挑戰

金融市場趨向互相依存及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明顯,金融管理局必須對全球金融環境的變化及發展保持高度警覺,才能維持香港內部貨幣穩定。為此,與多邊組織建立及維持密切的工作關係,仍是金融管理局對外策略的首要目標之一。金融管理局將特別注重加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國際清算銀行的技術合作。

金融管理局將繼續致力加強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以探討維持本地及區內貨幣穩定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