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基礎設施
香港擁有穩健的市場基礎設施,這項因素有助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也能確保金融體系在資金流竄不定的情況下保持穩定。金融管理局在改進香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工作上再接再勵,在一九九七年內展開多項計劃,包括進一步發展銀行同業支付系統以減少結算風險、建立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與區內其他中央證券託管機構的聯繫、推行債務證券借貸計劃,以及成立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
目標
金融管理局其中一項使命,是促進金融體系,特別是支付結算安排的效率、穩健程度及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金融管理局推行多項重要計劃,以革新銀行同業支付系統,以及推動債券市場及第二按揭市場的發展。
成果
銀行同業支付系統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金融管理局為銀行同業交易全新策劃的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成功啟用,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同類系統之一。一九九七年內,我們繼續進行大量工作,確保新系統運作暢順。
為進一步提高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處理量、加快處理時間及增進靈活度,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將主機電腦更新,改用功能更強大及運作更快速的型號。此外,金融管理局亦與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加強後者現有的後備設施,為其操作系統設立可隨時投入應急運作的異地後備電腦中心。該中心將於一九九八年開始投入服務。
在最初推行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數個月內,銀行在遵守結算處理量指引上的表現未及理想;按照指引,銀行須於中午十二時前結算不少於其在當日票據交換所自動轉賬系統支付總額的35%,以及在下午二時三十分前結算不少於該支付總額的65%。金融管理局得到銀行司庫在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有關流動資金管理的非正式工作小組上所給予的支持,於三月通知銀行若不遵守指引的情況持續便可能實施懲罰制度。最後各銀行均對指引要求奉行不悖,金融管理局無需施以任何懲罰。
實施上述措施後,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作為一個可靠及有效率的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的目標已完全達到。一九九七年,該系統平均每個工作日處理13,169宗在票據交換所自動轉賬系統的交易(涉及3,420億元)、269宗在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的第二市場交易(涉及170億元),及617宗即日回購協議交易(涉及330億元)。該系統每日處理三類集體結算,即股票交易淨額結算、大量小額電子支付項目及支票的運作結算情況亦十分順利。以平均計,各項集體結算處理時間為:支票結算11.3分鐘;中央結算及交易系統(股票交易)3.9分鐘;及大量小額電子支付項目3.6分鐘。作為即日應急設施的流動資金調節窗亦僅使用了三十三次,涉及20億元,顯示銀行一般均能各自妥善管理即日流動資金的需要。
處理深圳存兌港元支票的聯合結算機制
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達成協議,設立聯合結算機制,以加快處理以香港銀行作為付款人而在深圳存兌的港元支票。這項機制於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啟用,將支票處理時間由十四天縮短至兩天。
香港債券市場的發展
一九九七年,本地債券市場雖然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但仍繼續增長。截至一九九七年底,已發行港元債券總額達3,455億元,較一九九六年底增加23.7%,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26%。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佔發行債券總額29.4%。所有各期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均獲得超額認購,平均認購倍數為2.82倍。已發行債券中其餘70.6%則屬於多邊組織及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券。
亞洲結算系統: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與區內其他中央證券託管機構進行聯網
為進一步提高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效率,並朝著建立亞洲結算系統的目標繼續邁進,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與澳洲中央證券託管機構聯網。這種聯繫將有利於促進香港及澳洲跨境持有與買賣兩地債務證券的發展,並將擴大投資者範圍、促進本地債券市場的廣度發展,以及透過實現跨境證券交易的即時貨銀兩訖結算,減少結算風險。除澳洲外,金融管理局亦與新西蘭中央證券託管機構磋商,研究設立雙邊證券結算系統聯繫,預期聯網計劃將可於一九九八年中實現。
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下的債務證券借貸計劃
作為改進市場基礎設施的另一措施,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為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券成功推出債務證券借貸計劃。該計劃目的是透過一個有效率的債券借貸機制,讓長期投資者手上所持的債務證券可轉借給較活躍的市場人士作短期用途,從而提高私營機構債券的流動性。此外,該計劃也可增進私營機構債券在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的結算效率,並藉著對債券借出人提供更高收益率,增加這類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機場管理局債券發行計劃
金融管理局繼於一九九五年為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安排100億元債券發行計劃後,再於一九九七年十月為機場管理局安排同類計劃,涉及金額50億元。在該債券發行計劃中,金融管理局負責安排、代理及管理。債券將透過現有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市場莊家制發行,並為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回購協議的合資格證券,這將有助提高債券的流動性,從而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開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透過成立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揭證券公司),作為一項有效的市場基礎設施,為開拓第二按揭市場邁出了第一步。第二按揭市場若能穩健成長,將為香港帶來多種得益,包括促進銀行及貨幣穩定、發展債券市場,以及協助市民實現置業計劃。
按揭證券公司於一九九七年三月根據《公司條例》註冊成立為公共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政府透過外匯基金全資擁有,資本額為10億元。經過多個月緊密的籌備,按揭證券公司於一九九七年十月投入運作,率先於十一月購入首批總值6.5億元的按揭貸款,繼於一九九八年二月以投標方式購入第二批價值10億元的按揭。就一九九八年全年而言,按揭證券公司計劃透過結合使用私人配售及投標方式,收購100億至150億元的按揭貸款。迄一九九七年底,共有十二家認可機構簽署成為按揭證券公司的核准賣方。
為籌集資金,按揭證券公司於一九九八年一月推出200億元債券發行計劃,由金融管理局負責安排、代理及管理。
債券發行計劃發行的首批債券共值5億元,於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一日成功推出。該批債券年期為三年,獲超額認購5.44倍,平均接納收益率為8.43厘,較三年期外匯基金債券高出52個基點。
第二批債券於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發行,獲超額認購5.54倍,平均接納收益率為8.58厘,較三年期外匯基金債券高出50個基點。市場反應理想,反映其對按揭證券公司發行的定息債券存在強大的需求。債券較三年期外匯基金債券的收益率所高出的息差狹小,也清楚表明市場對按揭證券公司的信貸素質評價甚高。
現時按揭證券公司正打算以傳統的包銷方式推出另一項債券發行計劃,藉此擴大投資者範圍至機構投資者。按揭證券公司亦計劃日後設立針對海外投資者的多種貨幣中期債券計劃,以從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
根據一項於一九九八年一月安排的100億元循環信貸融資,按揭證券公司可獲得外匯基金的短期資金,以便在購買按揭貸款與發行債務證券籌資的時間未能配合時,讓按揭證券公司得到購買按揭貸款所需資金。
挑戰
進一步改進支付系統
為減少大量新股上市認購活動對支付系統及貨幣市場帶來的壓力,金融管理局已建議採取另一辦法,包括延遲結算認購新股專用的銀行本票,以及透過自動記賬方式退回不成功申請的認購款項。這項建議已獲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銀行公會及香港聯合交易所同意,並將於一九九八年上半年實施。
金融管理局正利用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功能作為基礎,把貨銀兩訖結算服務由現時的債券交易擴展到股票交易。為此,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負責股票交易的結算系統)正準備聯網,為股票交易提供即時及期終貨銀兩訖結算服務,減少結算風險及提高結算效率。預計聯網計劃將於一九九八年中完成。
繼續拓展第二按揭市場
按揭證券公司為落實其促進香港住宅按揭市場發展及流動性的目標,正致力發展所需的市場基礎設施,以推廣定息按揭作為置業人士的另一項貸款選擇。香港跟美國等其他地方不同,定息按揭尚未流行起來。一向以來,銀行資金來源多屬短期及浮息性質,因此在提供定息按揭貸款時遇到限制。在這方面,按揭證券公司將掌握有利條件,利用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及保險基金)手上的定息資金,購入銀行的定息按揭,藉此推廣定息按揭貸款服務。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八日,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為期六個月的定息按揭試驗計劃,共有兩家銀行參與。在該試驗計劃下,按揭貸款於首三年採用定為10.5厘的固定息率,借款人於三年期結束時可選擇按照按揭證券公司屆時指定的固定息率,為按揭貸款另一期限再定按揭息率,或改以浮動息率計算利息。試驗計劃推出以來,市場反應理想。迄一九九八年三月底,九十六宗共值1.54億元的貸款已獲原則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