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報告
一九九七年是世界金融史上不尋常的一年,不僅是香港,就算是整個亞太區的金融史也給寫下了重要的一頁。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金融風暴在去年第四季席捲亞太區,這次風暴所引發的連鎖效應,震動整個地區,來勢之猛,範圍之廣,前所未見。幸好香港憑藉優越條件,不僅是最後一個受到這次風暴波及的地區,所受的影響也最少。
順利過渡,自主權更大
一九九七年上半年,香港順利過渡,中國於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金融貨幣的領域,交接過程亦暢順無阻,這全賴過去十年香港的不斷努力,推行金融貨幣制度改革所致。在「一國兩制」原則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享有的貨幣政策自主權較回歸前更大。自七月一日起,中央政府將貨幣金融事務的決策權交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我們毋須再像以往那樣,事事諮詢英國國務大臣。足見《基本法》及《中英聯合聲明》的高度自治承諾已切實執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政策目標有三方面:維持貨幣穩定,即維持匯率穩定;透過健全的銀行監管保持金融穩定;及推動金融基礎設施發展,如建立穩健有效的支付系統。一九九七年內,金融管理局的工作明顯地達到此三項政策目標,成績令人鼓舞。
信心澎湃,資產價格飆升
回顧一九九七年回歸前的幾個月,香港經濟發展蓬勃,市場情緒高漲,甚至呈現過份樂觀。二月份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逝世,外匯及貨幣市場的反應保持平靜,反映市場對港元匯價的穩定,充滿信心。然而,市場的強大信心加上香港順利過渡,卻為股票及地產價格急升創造了條件,令到兩者於七月份先後攀上歷史高位,即使沒有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也難以繼續維持這樣高的水平。
亞洲金融風暴下港元受到短暫狙擊
在香港主權順利移交的翌日,泰銖改行自由浮動制,觸發一場亞洲區史無前例的貨幣貶值風暴。一周之內,區內市場情緒逆轉。十月初,當風暴演變至最猛烈的時候,不少人曾視之為亞洲少數穩定貨幣之一的新台幣亦告失守,兌美元貶值達7%。在此之前,香港所受的影響十分輕微,但不出數日,投機炒賣活動隨之蔓延至香港,港元備受衝擊。十月的第三個星期,本港銀行體系售予金融管理局的港元總數,更超出其結算戶口內的港元。結果港元嚴重短缺,導致銀行同業隔夜息率於十月二十三日一度上升至280厘。然而,利率竄升卻迅即遏止資金外流的情況,並令炒賣者知難而退。兩日內,隔夜息率回復至單位數字水平。香港的貨幣保持穩定,縱然面對著這場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炒賣衝擊亦未受動搖。
香港的貨幣制度在亞洲區內獨一無二,是一種最穩固的固定匯率制度。但部份市場人士或非市場人士對這點一直不大理解,誠屬可惜。香港實行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嚴謹至極,貨幣供應與利率升降均順應資本流向自動調節,當局無從操控。港元面對亞洲金融風暴多番擊退炒賣衝擊而屹立不倒,成為區內最堅穩的貨幣,已足以證明貨幣發行局制度行之有效,自一九八三年實施至今,一直發揮其應有作用。在過去十四年,香港推行多項改革措施鞏固貨幣制度,與此同時,香港的官方儲備亦由456億美元上升至928億美元,增幅超過一倍。貨幣發行局制度雖然只須以百分之百的外幣作為貨幣基礎(流通貨幣加上銀行體系在金融管理局賬戶結存的總額)的支持,但香港的外匯儲備已是貨幣基礎的七倍多。香港的財政預算連年出現盈餘,儲備積存豐厚。金融管理局對儲備投資採取審慎的管理策略。官方儲備現時分別存放在外匯基金及土地基金兩項獨立投資組合之內。雖然一九九七年市場極度反覆,但外匯基金表現仍甚為出色,累積盈餘的增幅達10%。土地基金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移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現由金融管理局管理。外匯基金與土地基金不同,外匯基金主要投資於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債券及股票,土地基金則自成立以來已有投資於亞洲股票市場。儘管如此,早在亞洲金融風暴來臨前,金融管理局已採取了防範措施,減持在亞洲的投資,使土地基金在一九九七年底的資產虧損減輕至0.8%。
十月份的短暫衝擊後,隔夜息率迅速回落。但市場情緒並沒有即時平復下來,較長期的港元息率仍偏高,銀行對借貸活動亦趨審慎。十月份的風暴發生後信貸出現收緊,地產及股票市場急速調整,導致本地經濟放緩。財政司司長預測一九九八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3.5%,較一九九七年的5.2%為低。但綜觀亞洲各地,香港在金融風暴中所受的傷害已較輕微。僅在數個月時間內,若干亞洲經濟體系的貨幣貶值達50%,甚至80%,造成惡性通脹,這些國家在一九九八年可能出現零或負增長。即使相對較穩健的經濟體系,如台灣及新加坡,也出現利率攀升及貨幣匯價下跌超過一成的現象。
基礎條件良好令銀行安然渡過金融風暴
香港具備獨特條件,在亞洲區內獨樹一幟,這一點同樣未有獲得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首先,香港在八十年代初已從實際經驗中汲取教訓,明白銀行體系必須維持穩健。在亞洲出現金融危機的數個月前,亞洲各地資產市場不合理地出現暴漲,香港亦不例外。然而,香港的銀行依然能審慎地管理風險、採取最佳的市場經營手法,加上金融管理局的嚴謹監管,使香港銀行界得以抵禦最後一季因資產價格下挫及經營環境普遍艱難所產生的震盪。香港銀行對亞洲地區的信貸風險有限,令到它們在金融風暴中屹立不倒。至於一九九八年,預期銀行需要調撥較多準備金,但本地銀行應能繼續取得合理利潤。整體而言,銀行業資本雄厚以及流動資金充裕的情況應該可以維持。金融管理局將繼續密切監察銀行業,尤其是有關地產的貸款活動。我們將採取前瞻策略,確保銀行的地產貸款增長與合理預測相符。歸根咎底,監管的重點始終是放在銀行良好的基礎因素上,例如充裕的資本比率、豐厚的流通資金、審慎的貸款分級及充分的準備金調撥,以至完善的風險管理等因素。
銀行業作好準備,迎接公元二千年以至下一世紀的來臨
作為監管機構,金融管理局積極準備迎接下一世紀的來臨,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在一九九八年對銀行業進行策略研究。金融市場的發展日趨全球化、競爭越趨激烈、加上金融產品推陳出新,新科技又日新月異,將對銀行業帶來重大影響。面對這些挑戰,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實屬必要。自八十年代起,當局已不斷推出多項措施,改革銀行業,使香港的銀行成為亞洲地區最穩健,又最具靈活性,結果成功抵禦亞洲金融風暴,以及風暴所引致的本港經濟放緩情況。
應再補充一點,就是香港銀行業及商界,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電腦系統的「公元二千年」問題,才能成功過渡至下一世紀。我們在一九九八年內將加緊監察銀行業有關方面的進展。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啟用的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在金融風暴期間,充分發揮效用。年內面對大量新股上市及資金流轉,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應付自如,暢順無阻,獲得銀行及國際金融界一致讚許。金融管理局與香港銀行公會合營的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於年內亦已更新電腦硬件,以提高運作效率及改進後備設施。
香港在亞洲地區和國際間的金融合作所擔當的角色
亞洲金融風暴在一九九八年初漸趨平靜,原因是經濟有問題的地區面對著困境而下定決心,對經濟體系推行改革,再加上國際間緊密合作,才得以渡過難關。金融管理局多年來一直在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上扮演積極的角色。一九九七年九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正好提供一個合適機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金融專家和政府高層官員見證香港政權順利過渡,並商討全球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年會期間,與會人士就資金自由流動與加強管制,以至由私營機構或公營部門向有需要的經濟體系提供資金援助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金融管理局在一九九七年也積極參與了多個地區性和國際性的中央銀行組織會議,討論解決亞洲金融危機的策略和方法。在一九九七年,金融管理局分別與韓國中央銀行和新西蘭儲備銀行簽訂了雙邊回購協議,這是金融管理局與區內央行和貨幣管理當局訂立的第九項和第十項同類協議。此外,我們也參與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援助泰國的貸款計劃,以協助泰國推行必要的改革,香港就這項計劃提供的貸款額為十億美元。此舉表明香港致力維持區內貨幣穩定,而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其鄰近經濟體系能夠保持穩健,亦符合香港本身的利益。
穩健金融制度的三步曲:貨幣管理、銀行管理和金融基礎施設
亞洲金融風暴說明風險管理和穩健的金融中介機制極為重要。開放金融市場所帶來的好處令到市場過份樂觀,忽略了需要審慎管理風險以及建立穩健的金融制度,以應付隨著開放金融市場而來,因資金流向而產生的不穩定問題。自一九九五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對以下問題須加強認識:包括建立穩健的貨幣管理機制;提高銀行監管標準達到國際水平;以及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我們會不斷努力,繼續執行上述工作。
本港方面,金融風暴突出了建立完善市場基礎設施的重要性,特別是要發展一個既深化又流動性高的債務市場。雖然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利率波動是無可避免,但擁有一個成熟的債務市場,便能減少因此而帶來的部分震盪,而香港經濟承受壓力的能力便會大大提高,證券市場所受的影響也會大為減少。經過兩年的籌備和研究,金融管理局成立了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揭證券公司),發展第二按揭市場的工作亦隨之展開。這是一項策略性金融基礎設施,按揭證券公司扮演中介機構的角色,透過銀行體系將長期投資資金中轉至置業人士。按揭證券公司成立不到十二個月,便與兩家銀行合作推出定息按揭試驗計劃,讓置業人士選擇固定按揭息率供款(亦即固定還款額),免受利率上升影響。按揭證券公司將會促進銀行和貨幣穩定,推動債務市場發展,以及協助市民置業,對香港裨益良多,意義重大。
展望
儘管亞洲金融風暴已轉趨平靜,我們也不可奢望區內經濟可以瞬間復甦。由於歐洲推行單一貨幣能否成功尚是未知之數,全球金融市場仍可能面對重重困難。此外,美國經濟雖然保持強勁,但美國股市可能低估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連鎖效應造成的不利影響,而美元保持強勁亦反映市場過於樂觀的情況。
經過一九九七年這不尋常的一年,我們更深信,雖然多年來努力鞏固貨幣體系和銀行監管制度的工作已略有所成,但不能因此而自滿。從一九九七年的經驗所汲取的教訓最清楚不過:我們要保持高度警覺,並應採取積極主動的處事方法,不能只處於被動狀態。我們會繼續聽取各界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以加強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的貨幣管理系統。我們亦會致力促進銀行體系的穩健,提高金融體系的透明度,以及推動發展深化且流動性高的債務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稱讚港元是亞洲區穩定的支柱,而各主要央行行長和財金官員亦曾公開和私下對此表示認同。金融管理局全體人員將會在來年繼續努力,保持港元穩定。我們也深知在不明朗因素繼續存在及市場繼續反覆的情況下,要成功達到這個目標仍需努力,不過我們會悉力以赴,為香港的繁榮安定作出貢獻。
任志剛
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