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9月14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5年09月29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9月14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5年9月29日批准公布)

2005年7月30日至8月30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1.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港元匯率略為轉強,於報告期末收市時報7.7707。銀行同業拆息上升,接近而略為低於同期美元利率。貨幣基礎由2,796.0億港元減少至2,779.1億港元,主要反映負債證明書減少。總結餘大致保持穩定,約為13億港元。

2.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3.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4. 委員會注意到雖然油價上漲,但全球經濟仍保持穩健,美國與內地經濟更強勁增長。歐洲與日本的經濟的擴張速度在第2季減慢後,有跡象顯示經濟活動有所增加。全球通脹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油價高企,但核心通脹率仍維持在低水平。委員會注意到本港經濟在第2季的增長動力加強,但往後的擴張速度有可能會略為放緩。近月整體通脹率有所上升。利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物業市道。

5. 委員會審閱報告所載的一項特別分析。該分析指出若油價在一段較長期間內維持在現水平或進一步上升,對全球增長及香港的影響可能會比目前所見到的更為顯著。

負債證明書與總結餘之間的互相轉移

6.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列載支持與反對容許負債證明書與總結餘之間互相轉移的理據的文件。有關課題曾在5月份提出,當時金管局因應委員會的意見,進一步研究有關轉變的影響。儘管文件指出有關安排在理順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方面會帶來一些好處,委員認為應暫時維持現狀,但可於日後再次探討這個課題。

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及其對香港的影響

7. 委員審閱有關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7月21日公布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及其對香港的影響的報告。至目前為止的情況顯示,過渡至新機制的過程相當暢順。聯繫匯率制度的三項優化措施鞏固了市場對港元匯率偏強的預期,因此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並未引發投機資金流入港元。委員獲悉人民幣升值對香港的產出增長及通脹影響有限。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馮惠芳                   2878 8246或
新聞組資源中心聯絡主任黃慶鋒   2878 1802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5年9月29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5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