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5月13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5年06月03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5月13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5年5月26日批准公布)

2005年4月1日至28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港元匯率在4月底一度轉強,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場對中國內地短期內會改變匯率制度的預期升溫。報告期內銀行同業拆息稍降,貨幣基礎由2,873.1億港元降至2,847.4億港元,主要是未贖回負債證明書減少所致。委員會成員獲悉,支持比率於3月中升至觸發上限水平112.5%,而根據觸發機制,資產已由支持組合轉調至投資組合,使支持比率回落至110%。

  1.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2.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1. 委員會成員了解到區內經濟 增長持續穩固,但美國增長則減慢。本地需求及來港旅遊業繼續增長。委員會成員亦審閱一份以金管局編製的圖解方法來探討物業市場近期發展的特別分析文件。有 關指標顯示,現時住宅樓市形成另一泡沫的風險仍較低,但「確認人」交易增加反映住屋的投機性需求上升,現時貨幣狀況寬鬆,但其後情況若逆轉,可能導致資產 價格大幅波動。

總結餘兌換安排

  1.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重新檢討總結餘兌換安排的文件。成員了解到港元自接近2003年 底以來一直受到上升壓力,而由於港元繼續被用作投機人民幣升值的工具,相信這些壓力將會持續。成員研究可引入哪些優化措施,以消除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匯 率可轉強程度的不明朗情況,以及理順貨幣和外匯市場在貨幣發行局安排下的運作,尤其有助確保港元利率較貼近美元同期利率。
  2. 委員會成員檢討過近期聯繫匯率強方操作的經驗後認為強方操作有加強的空間。鑑於市況有變,現時有理由引入總結餘的強方兌換保證,以配合原有的弱方兌換保證。鑑於本港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港元匯價穩定,將港元兌美元的匯率保持在約7.80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因此委員會認為應以聯繫匯率7.80為中心點設立對稱的雙向兌換保證。成員了解到這會涉及將現行的弱方兌換保證匯率移至7.80以上的水平,並認為移動過程應該循序漸進,以減少可能引起的市場憂慮。
  3. 委員會成員認為釐定兩個兌 換保證匯率之間的實際距離時應考慮兩點:一是差距不應過大令匯率波動太大,另一是差距不應過小,使港元外匯業務缺乏生存空間。成員認為在雙向兌換保證匯率 水平設定的兌換範圍內,金管局可進行旨在促進聯繫匯率制度順利運作的市場操作,如消除可能會不時出現的市場異常現象。成員認為這些操作應嚴格遵守貨幣發行 局原則,即貨幣基礎的總額及增減均須按聯繫匯率水平以外匯儲備提供十足支持,同時市場操作引起對總結餘的影響須即時公布,而有關資料載於每月提交委員會的 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該報告其後亦會載於金管局網站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季報》。
  4. 成員另又討論負債證明書(根據《外匯基金條例》發行,作為發鈔銀行發行的銀行紙幣的保證)與總結餘之間應否可互相轉移。成員認為這個問題應由金管局進一步研究,在諮詢3間發鈔銀行之後提出實際方案供委員會審議。

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商品與消費價格的關係

  1.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有關商品價格變動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是否有預示日後消費物價指數的領先指標的作用的實證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非石油類商品價格變動對整體消費物價通脹有顯著的預示能力,而油價變動則沒有。非石油類商品價格上升1%對 香港及中國內地日後消費物價通脹上升的影響較在美國等其他經濟體系大,原因有幾個。首先前者(尤其是香港)屬高度開放型經濟體系,因此本地商業周期與全球 商業周期的步伐相當一致。因此,可以預期本地及全球通脹指標之間有密切相關性。第二,食品價格佔香港及中國內地消費物價指數籃子的比重較美國的大,因此假 設其他因素不變,全球食品價格波動傾向對消費物價通脹造成較大影響。第三,中國內地生產工序的商品密集程度很高。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馮惠芳        2878 8246或
新聞組資源中心聯絡主任黃慶鋒  2878 1802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5年6月3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5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