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3月4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5年04月04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5年3月4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5年3月31日批准公布)

2005年1月28日至2005年2月17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港元匯率在報告期內一直貼近聯繫匯率,並曾進行數次兌換保證交易。由於資金流出,報告期內總結餘減少,其後跌勢持續,至會議當日降至約80億港元。委員會成員獲悉,隨着總結餘逐漸回復至較正常水平,2003年9月以來相對寬鬆的貨幣狀況最終將會結束。

2.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3.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4. 委員會成員了解到美國經濟持續穩固增長;儘管歐元區及日本在2004年第4季表現較差,但前瞻式指標顯示2005年初的情況會改善。中國內地的情況較不明確,原因是農曆新年出現在2004年及2005年不同月份,令數據詮釋較為複雜:經濟增長動力似乎頗強,通脹則持續下降。香港方面,經濟指標顯示增長步伐稍慢,但仍取得穩健的增幅。委員會成員了解到主要的風險仍然是關乎美元及美國利率的走勢、油價高企,以及內地宏觀經濟與金融狀況。

5.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有關2004年港元資金流向的專題分析文件。該文件指出在2004年有資金流入港元,但這只是反映銀行對港元需求增加,非銀行環節其實錄得資金流出。非銀行環節減持港元頭寸,可能是資產價格上升及利率處於低水平,引發投資者重新調配投資組合所致。銀行體系增持港元頭寸的情況是因應2003年第3季的最新發展而出現;當時銀行開始為其在1998年至2003年中期間建立的港元短倉進行平倉。

未平倉恒生指數期貨合約與股市的關係

6.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有關未平倉恒生指數期貨(期指)合約的分析文件;鑑於未平倉期指合約在1998年香港金融市場所受到的炒賣衝擊中擔當一定角色,因此該文件探討過去3年大量未平倉期指合約增加應否受到關注。該文件分析兩項經調整指標,即除勢未平倉合約及未平倉合約與股市成交額比率,藉此探討未平倉合約水平與趨勢增長和股市發展的關係。研究發現該兩項指標在2004年最後4個月內處於高水平,但情況不如未平倉合約原始數據所顯示般嚴重。委員會認為這些指標是有助監察市場的工具,同時明白市場情報對確定期貨市場的最新發展應否引起關注亦非常重要。

中國內地的貨幣及通脹

7. 委員會成員審閱一份利用貨幣與通脹關係的正式模型來探討中國內地貨幣狀況及通脹發展的文件。鑑於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這些課題對香港有重大的影響。研究發 現顯示,高於均衡的貨幣增長期傾向增加經濟體系的通脹壓力。衍生貨幣過量數據是有關未來通脹的有用預警指標。這項指標在近年出現正數差距,但差距至2004年底已大幅減少。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葉世熾     2878 1687或
新聞組高級經理陳民傑   2878 1480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5年4月4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5年04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