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銀行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

新聞稿

2004年09月28日

國際結算銀行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星期二)公布國際結算銀行(結算銀行)每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1 調查2 香港方面的結果。結算銀行亦會於今日公布全球初步調查結果,許多參與的經濟體系亦將於今日公布各自的調查結果。

在全球調查結果方面,與2001年的結果比較,香港在全球的排名晉升一級,成為全球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七大外匯及場外衍生工具市場。

金管局副總裁韋柏康表示:「香港在外匯交易方面的全球排名晉級,實在令人鼓舞,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具競爭力及活躍的外匯及衍生工具交易中心的地位。」

香港的調查結果3 與全球走勢大致相同。有關香港市場的主要調查結果的詳盡分析連同經濟體系之間的比較將刊載於12月號的《香港金融管理局季報》。下文列載香港市場的主要調查結果。

外匯成交淨額

與3年前比較,外匯交易的每日成交淨額在2004年大幅增長52.9%至1,022億美元,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4 均顯著上升。即期交易增長87.9%至356億美元,遠期交易增長39.0%至665億美元。在外匯交易中佔最大比重的是遠期交易,其中大部分的期限均少於7日。一如所料,本地市場中交投最活躍的貨幣組合是港元兌美元的交易。其他貨幣組合的交投亦見增加,反映香港的外匯市場持續深化。

香港的資產管理業務增長,以及貸款息差收窄使銀行擴展資金管理業務,是外匯交易增長的主因。特殊的市況,包括利率前所未有地處於貼近零的低水平,促使投資者透過外匯市場尋求較高回報,以及美元大幅貶值,令投資者買入非美元外幣,以便因匯價差距賺取收益,亦是外匯交易增長的原因。

場外衍生工具成交額

場外衍生工具(外匯及利率衍生工具)的平均每日成交淨額增加2.6倍,達149億美元。外匯衍生工具及利率工具交易均錄得強勁增長,尤其市場預期2004年會加息,更刺激利率工具的交易增加。

港元兌美元的交易與2001年強勢增長的情況相反,在2004年減少38.2%。港元兌美元交易佔總成交淨額的百分比因此由2001年的28.2%顯著減少至7.2%。單一種貨幣的利率衍生工具方面,美元合約超越港元合約,成為2004年總成交額中佔最大比重的貨幣。雖然港元合約大幅增長97.5%,但日圓合約亦增長強勁,因此港元所佔份額由59.3%減少至27.7%,排行第三,次於美元及日圓。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葉世熾      2878 1687或
新聞組高級經理陳民傑    2878 1480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4年9月28日

附件 (PDF檔案, 115KB)

 1 調查包括收集2004年4月按名義數額計算的外匯即期、外匯及利率場外衍生工具交易成交總額的數據。數據是以「銷售地點」為基準作出申報,這有別於2001年以入帳地點作出申報。

 2 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由國際結算銀行統籌進行,共有52個經濟體系參與這項全球性調查,計有阿根廷、澳洲、奧地利、巴林、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香港特區、匈牙利、印度、印尼、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秘魯、菲律賓、波蘭、葡萄牙、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南非、韓國、西班牙、瑞典、瑞士、台灣、泰國、土耳其、美國及英國。

 3 香港的調查共有58家機構參與(2001年:272家),包括54家認可機構及4家證券行。

 4 包括單純遠期及外匯掉期交易。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4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