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4年5月7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4年06月01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4年5月7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4年5月27日批准公布)

2004年3月26日至4月23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港元匯率逐步回復至相當貼近7.8官方匯率的水平。在報告期以外,曾於4月30日進行一宗兌換保證交易。總結餘繼續處於540億港元左右的高水平。短期利率仍然偏低,但長期利率則因為預期美國會收緊貨幣政策而上升。委員會留意到港元遠期匯率繼續出現折讓,反映市場仍然看好港元。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委員會獲悉全球經濟復甦的動力繼續 加強。內地已採取措施,處理固定資產投資及銀行信貸急速增長的情況。香港的貨幣與金融風險繼續減退,同時短期經濟增長前景樂觀。委員會獲悉市場普遍預期美 國會加息。雖然美國加息可能會對香港的消費與投資帶來負面影響,但香港經濟在過去一年已轉強,較能應付這些影響。

香港的主要價格指標及通脹

委員會獲悉一份資料文件,內容嘗試 解釋近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跌幅大於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原因。委員獲悉若要妥善評估經濟的通脹及通縮壓力,必須了解造成兩者之間出現差距的原 因以及其重要性。這情況似乎與兩項因素有關。第一,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涵蓋的商品與服務較多。第二,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屬於「拉斯貝爾」指數 (Laspeyres index) ,存在「向上偏差」;而本地生產總值平減物價指數則屬於「派氏」指數 (Paasche index) ,存在「向下偏差」。當權數結構隨覑時日變得越來越過時,上述的偏差便會擴大。委員留意到兩項指數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指數涵蓋的商品與服務不同,而並不是因為對指數類型的選擇,故此,由計算方法所引起的扭曲情況應該有限。

評估內地核心通脹率的不同方法

委員會獲悉一份有關評估內地核心通 脹率的不同方法的資料文件。鑑於內地發展對香港有重要影響,文件研究內地的主要通脹率指標能否充分反映基本通脹壓力,並考慮到近期內地通脹上升主要是由食 品價格帶動的情況。文件研究了計算核心通脹率的不同方法。分析顯示通脹壓力可能較主要通脹率所反映的溫和。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馮惠芳      2878 8246或

新聞組高級經理陳民傑    2878 1480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4年6月1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4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