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過剩:香港如何自處

匯思

2010年11月04日

全球資金過剩:香港如何自處

正如巿場所料,今天早上(香港時間)美國聯邦儲備局公開巿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公布會進行進一步的量化寬鬆政策(所謂"QE2"),在未來8個月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並會定期檢討資產購買的步伐和規模。美聯儲局的目的是希望為復甦動力正在減弱的美國經濟帶來新的刺激,從而改善就業巿場和影響巿民對通脹的預期。

週一我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匯報時講過,今次美國推行QE2的成效如何,尚有待觀察,但其為亞洲和其他新興巿場帶來的副作用則將會非常明顯。美歐各國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果斷地採取非常的措施,成功地穩住了全球的金融體系,避過了崩潰的危機。但其後採取接近零利息和量化寬鬆的政策,卻未取得預期的成效。美國的經濟動力在今年上半年後開始減弱,而注入銀行體系的龐大額外資金又未能有效地推動實體經濟,導致企業銀根仍見緊絀,而失業率則高企不下。在此同時,全球的資金過剩,大量游資和熱錢湧入經濟前景較好的新興經濟體系,對當地匯率、通脹和資產價格都構成上升壓力。

香港自1983年以來都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掛鈎。自金融海嘯爆發後,各主要中央銀行為應付全球金融危機,均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措施,本港利息隨着資金流入而不斷下降,幾乎接近零,新造住宅按揭貸款的利率目前普遍低於1%,這是前所未見的。香港的房地產巿場在交投量和價格上在過去一年都上升得很快,形成泡沫的風險在美國推出QE2之後將會增大。

有論者認為香港面對的資產巿場泡沫風險主要是聯繫匯率制度造成,所以倡議香港不要再死抱美元不放,更有人認為港元要改為與人民幣掛鈎。我在週一的立法會匯報中指出,這論點並不正確。在全球資金過剩,熱錢四處流竄的情況下,新興巿場經濟,不論是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如香港,或是浮動匯率制度,都在房地產巿場和通脹面臨相類似的壓力。從附表的數據可以看見香港的通脹和房地產價格上升的情況與區內一些經濟體系的情況是大同小異的。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資金和熱錢流入會造成當地匯率上升,而當通脹和房地產巿場過熱時,理論上中央銀行可以加息去調控,但實際上匯率升值和加息這兩項調節工具並不一定是萬應靈丹。因為在一個對外開放而又沒有外匯和資本賬管制的經濟體系,匯價上升會吸引更多熱錢流入,透過炒高匯價來圖利。加息亦會增加熱錢流入的吸引力,因為資金進來以後更加可以套息。當然有部份熱錢亦會投入股票和房地產巿場去謀取更大利潤。所以在短線而言,調高匯率和加息不一定會減少資產巿場的壓力,反而會引致更多熱錢流入圖利。

就香港而言,雖然有大量資金流入港元(見金管局2月1日的匯思文章 有更詳細解說),其中一部份當然有進入股票和房地產巿場圖利,但起碼在聯繫匯率制度下,對外來資金並不存在匯率升值和套取高息的誘因。可以想像,如果港元脫鈎,匯價必然會大幅波動,很可能先被炒高,隨着資金大量進入,資產泡沫變得更大,然後在泡沫爆破時又大幅流走,匯價又會被大幅炒低。這樣的大上大落日子,在好景時大家過份樂觀,在逆境時過份悲觀,而大戶炒家則炒上炒落,上下其手,這些情況在1983年實行聯匯制度之前亦發生過,我們應該以此為鑑。

至於港元現時應該改為與人民幣掛鈎的說法,我們不能認同。港元與人民幣掛鈎需要符合幾項重要的基本條件。第一,香港的經濟週期該與內地大致同步。在現階段,香港的週期更多是受內地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流量的影響,而內地需求對香港週期的影響反而較輕。作為一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週期在很大程度上受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的影響。第二,人民幣要可以完全自由兌換,內地資本賬管制已完全撤除,任何幣種的資金可以自由進出。第三,內地的金融和資產巿場要有很大的廣度、深度和流動性,可以讓香港外匯基金持有大量的人民幣資產,既可用以支持港元的匯率,又可以保值、增值和應付不時之需。

我在此再次重申,聯繫匯率制度自1983年以來行之有效,是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的基石,我們無意作出更改。

至於香港面對的資產泡沫風險,我認為應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特區政府在土地供應、銷售手法和打擊炒賣樓宇方面已推出多項措施,而金管局亦在去年10月和今年8月中亦兩次收緊住宅按揭貸款的準則。金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巿場情況,在有需要時採取進一步措施,以加強銀行的風險管理和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

我們現時正面對一個很不正常的國際宏觀金融環境,但此情況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調整一定會來,屆時市場可能會出現震盪。我們無法準確預知調整何時會來,亦無法可以完全避免調整時的震盪。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做好風險管理和防禦措施,一旦出現調整時能夠應付震盪,減低傷害。政府和金管局當然會努力做好把關的工作,但是這並不足夠,市民亦要提高危機意識,一齊來做好風險管理和防禦準備。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陳德霖

2010年11月4日

 

附表

表一:消費物價通脹(按年變動)

 

香港*澳洲中國大陸新加坡台灣
2005 0.9% 2.7% 1.8% 0.5% 2.3%
2006 2.0% 3.5% 1.5% 1.0% 0.6%
2007 2.8% 2.3% 4.8% 2.1% 1.8%
2008 5.6% 4.4% 5.9% 6.6% 3.5%
2009 1.0% 1.8% -0.7% 0.6% -0.9%
2005-09平均值 2.4% 2.9% 2.6% 2.1% 1.5%
最近 (2010年9月) 2.2% 2.8% 3.6% 3.7% 0.3%

* 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表二:亞太區房地產價格(2010年9月按年升幅)

香港 19%
中國大陸 28%
新加坡 23%
台灣 18%
澳洲 11%
最新匯思
修訂日期 : 2010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