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貿對銀行及貨幣系統的影響

演講辭

2000年03月24日

電子商貿對銀行及貨幣系統的影響

黎定得,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

(於廣東省南沙舉行的新紀元拓展國際貿易研討會)
  1. 自互聯網興起以來,無論是可以作為我們的生意交易對象的供應商及客戶數目,以至可供我們進行財務交易的渠道均驟然大增。這新局面帶來各式各樣的商機,但也令人產生各式各樣的警惕,例如我們有必要知道交易對象的身分;有必要確知身處遠方的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素;有必要確定交易對手的財務狀況,亦即對方是否有能力付款或提供與我們有關的信用;諸如此類。
  2. 身為香港中央銀行的一分子,我日益對電子商貿的發展感到興趣。從較窄的層面來說,我關注的是消費者在網上付款購買產品或服務,或是將款項存入網上戶口的情況。但我也關注較廣闊的問題,例如金融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和完整性。互聯網日趨普及,無疑使我們在財務交易方面有越來越多的選擇,而且交易效率日高,但也引起了一些顧慮。這些顧慮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對消費者的保障,另外就是系統穩定性。在保障消費者方面,主要的顧慮是詐騙行為、透明度、保安、問責、法律追索權等等;在系統穩定性方面,主要的顧慮則在於究竟系統會否因重大的技術故障,或因為有大批資金流出或流入等原因,以致更易受危機衝擊。
  3. 這是一個廣闊的論題,所以在今天的發言中,我必須收窄我的討論焦點。首先我想探討企業或市民在網上使用電子貨幣所牽涉的一些問題,之後我會從貨幣政策的角度,討論中央銀行處理電子貨幣問題需注意的一些事項。
  4. 目前有兩種電子貨幣,一種是存於網上的電子錢,另一種是存於儲值卡上的貨幣。其實,多用途儲值卡在不少國家已經過頗長時間的試驗,但始終發展緩慢,至今尚未全面普及。儘管如此,香港仍是最先就多用途儲值卡的發行頒布監管規例的地區之一。另一方面,作特定用途的儲值卡則明顯較為成功,香港的"八達通卡"就是一個例子。"八達通卡"可用來支付車費船費,極受香港市民歡迎。不過,今天的演講時間有限,所以我想集中討論網上的電子貨幣,至於儲值卡貨幣的問題,則不作論述。
  5. 很多人提到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都視之為經營模式的一場變革。從付款這個特定的角度來看,我會視互聯網時代為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非一場變革。回顧歷史,當紙幣初次發行,用以取代金屬代幣及輔幣時,我們的遠祖無不抱疑信參半的態度;到了近代推出支票簿時,人們又擔心以支票代替現金付款,不知是否可靠。即使在我的事業生涯中,我也體驗過人們對新事物的抗拒,例如當信用卡和扣帳卡初推出時,就有人懷疑使用這種交易方式是否安全;自動轉帳和直接扣帳的交易方式同樣有人反對,他們擔心隨便授權他人從自己的銀行戶口提取款項,會很容易招致損失。
  6. 不過,上述各項突破傳統的付款方式,終歸都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成為獲大眾認可的付款票據。我認為電子銀行也會步上述發展的後塵,成為進化過程中的另一個演進階段。不過,或者我們值得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電子銀行本質上有些甚麼特異之處,需要中央銀行分外注意。
  7. 首先,我想從中央銀行作為有責任保護付款系統完整的機構,以及作為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立場,探討電子銀行的固有特性。我認為電子銀行大抵有兩項特性是值得我們警覺的。
  8. 第一項特性是存取和信息傳輸涉及的保安技術問題,當中關係到準確性、安全程度及保密程度。當我們在網上轉帳或存款時,我們會期望有關的信息能夠正確送達目的地,不會出現錯誤或遭人攔截;我們期望這系統安全穩妥,不會有欺詐或未經授權擅闖系統的情況發生;我們也期望享有與傳統銀行不相上下的客戶保密服務。我們希望得到兩方面的保證:第一是執行交易的過程安全可靠,其次是對各種"唯讀"存取設施作充分的管制。
  9. 我們如何得到這些保證?我自問對電子科技所知不多,或者在座也有人跟我的感受一樣。我們無可避免要倚賴專家。電子簽署、加密技術、認證、防火牆等等,都是專家設計的精密保安方法。對於企業的人員來說,不管用任何方式,只要得到適當的專業意見、嚴格遵守有關的規定、實行電腦審核等等步驟,應該足以令客戶安心。至於監管機構的責任,則在於確證這些令客戶安心的保證是可靠的。不同國家的金融管理當局以至國際間的金融監管機構都肩負另一項重任,就是為電子銀行的技術和保安制訂認可的共通標準。
  10. 第二個值得我們分外注意的電子銀行特性,就是在網上提供理財或付款服務的人士或公司的性質。如果我們只是使用一向光顧的銀行所提供的網上服務,而我們知道這家銀行作風穩健,並且受到已知的司法管轄區的認可監管機構監管,我們所承受的金錢損失風險,應該不會高於用傳統方法,在同一銀行處理帳項時所承擔的風險,但大前提當然是銀行和監管機構均趕上網上銀行的要求,例如採用了前述的精密保安技術。
  11. 不過,如果我們禁不住引誘,把款項存於冒稱是銀行的機構,或者該機構確是銀行,但其註冊所在的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標準比我們慣常遵守的為低,那就另當別論了。在香港,為了保障公眾的利益,我們已立法規管金融機構使用"銀行"的名稱。我們也有法例管制任何未獲批准在香港經營接受存款服務的人士在境內宣傳存款服務。但是,如果有市民在網上受到引誘,把自己的金錢交托給遠方的網站,所引起的後果我們就無從保障了。我要提出的忠告很清楚,就是要查明銀行的底細,確證對方可以信賴。
  12. 在香港,有人提出開設純粹經營網上銀行業務的銀行。金融管理局在決定是否批准這類銀行成立時,會引用審批傳統銀行的準則,但有必要更細心審核申請人提交的業務計劃,以確保該計劃有合乎實際的假設支持,以及符合審慎經營銀行業務的原則。金融管理局計劃在短期內發出申請開設網上銀行的指引。
  13. 金融管理局作為香港現有銀行的監管機構,一向需要密切留意網上銀行涉及的風險,而且要確保經營網上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清楚知道本身承受的風險並預作籌謀。有幾種風險我想特別一提。首先是策略風險,須知進軍任何新行業市場,都不能擔保必定成功。第二是營運風險,有此風險是因為網上銀行業務需倚賴資訊科技網絡,以及我剛才提過的相關保安技術。第三是比普通銀行業務更多的風險,原因是一般都認為相比於普通銀行業務,網上交易的不穩定因素較多或較難預測,或是客戶的可靠程度較低。
  14. 只要細心審視像數碼現金或網上錢包這類付款方式,就會體察到我們必須確證交易的中介機構是值得信任的。這些網上付款工具初發展時,曾經試過遭人偽造,也有公司因此而倒閉,但目前在多個國家,已有一些相信比較穩妥的新系統出現,不過大部分尚屬雛形。基本的構思是在網上建立一個存款點(可以稱為戶口),讓客戶把銀行戶口或信用卡戶口的款項轉存入這網上戶口,就像你平時從銀行提款,然後把現金放進錢包內一樣。這類付款方式基本上是為零售業的顧客而設,目的是方便他們隨時從自己的網上錢包中拿錢出來買東西。消費者購物時,網上錢包的營辦機構會根據消費者的指示,把其錢包中的款項轉到商號的戶口。
  15. 大家或者會問:究竟這些網上付款系統有甚麼好處?為甚麼不用簡單的方法,向銀行發出電子指示以支付貨款,或者像目前網上購物的普遍情況一樣,以信用卡付款?答案是據說數碼現金具備三項優點。首先,如果購物者的消費額不高,利用數碼現金付款比用其他付帳方法可節省更多交易手續費。第二,數碼現金可供不能使用或沒有信用卡的人士(例如青少年)在網上消費。第三,與使用銀行戶口轉帳或信用卡付帳比較,數碼現金有一定程度的保密優點,令消費者有更大的安全感,原因是在交易的過程中,無須把戶口的個人資料傳送給銷售貨品或服務的商號。
  16. 不過,大家使用這類網上錢包設施之前,宜提高警惕。不管網上錢包以何種形式的系統出現,錢包營辦機構的業務實質上與銀行無異,尤以接受存款的業務為然。即使你最初是免費取得數碼現金或信用(例如通過常客積分計劃或獎勵積分計劃取得),你累積的"儲蓄"始終具有價值,相信你必定想好好保護。普羅顧客需要的,是安心知道自己持有的金錢或信用積分寄存於可靠的機構。監管機構同樣希望核實沒有不法的銀行業務在進行。不過,要查核就得首先確定這虛擬企業的運作地點(我用來解說這任務的用詞似乎有點自相矛盾),從而找出規管該企業的司法管轄區。雖然這些網上錢包系統目前大多設有存款上限,而這上限也屬區區之數,消費者縱有損失,也有限度,但我們仍須建立審慎監管的基礎,並制訂規例,以備將來網上錢包的存款量增加時有監管的依據。
  17. 到目前為止,我大致上都是從監管機構的角度來探討電子銀行和電子付款的現象。現在,我想轉過來談談這現象對中央銀行所肩負的貨幣政策重任有甚麼值得注意的影響。
  18. 首先我要討論電子銀行和電子付款系統對現有貨幣的影響。中央銀行或作為中央銀行股東的政府,可從發行紙幣及硬幣獲得源源不絕的穩定盈利,即所謂造幣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不斷有新的付款形式出現(例如支票及信用卡),以取代現金,但公眾對紙幣及硬幣的需求並未像預期一樣顯著減少。我個人認為,網上錢包、網上現金和網上付款的發展未必對目前流通的貨幣有重大影響,至少短期內如此。但如果我的假設錯誤,又如果突然出現了徹底的變革,以致網上現金(包括電子儲值卡)在短短數年間實質上取代了現有的貨幣,中央銀行應如何應付?
  19. 若發生這種情況,中央銀行會失去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必須尋求方法彌補。或者有些中央銀行會因此而喪失財政獨立的地位,變成需要倚賴 ── 或比目前更倚賴── 政府撥款資助。不過,從大局來看,中央銀行應歡迎此發展,因為這轉變可以證明經濟體系正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方法來存備及傳送貨幣。
  20. 執行貨幣政策是為了達到保持幣值穩定這個宏觀經濟目標。從這角度來看,如果新興的付款方式大受歡迎,公眾所持金錢的分布難免有所轉變,換言之,他們所持的現有貨幣、不同形式的存款,以及新興的電子貨幣的比例,將與前不同。這轉變又會影響到貨幣統計資料及資料的分析結果。不過,任何轉變都只會逐步出現。何況,目前只有極少中央銀行會單純倚賴貨幣供應措施來作出有關貨幣政策的決定。因此,在這方面,我不認為有甚麼值得憂慮的地方。
  21. 其次,有人提出,網上銀行不論以何種形式經營,都可以讓千千萬萬的人隨時按動鼠標器,把資金轉為不同形式的投資或不同形式的貨幣,因此為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更多難以預測的不穩定因素。基本上,我認為這些顧慮有點杞人憂天。國際金融市場利用資訊科技快速傳送信息和進行電子交易已有多年。資金早已是以高速度大量流動。我不相信散戶市場加入了新經營者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新的衝擊。
  22. 不過,如果貨幣政策靠資金管制措施來支持,網上銀行興起便會使這些管制措施難以強制執行,原因是有心規避監管,在海外保有銀行戶口的人士很容易得逞。當然,舉凡在有聲望的司法管轄區經營的銀行,都會實施嚴格的程序以打擊洗黑錢活動,但這些程序通常都不會令只想逃避原居地的資金管制措施或避稅的人士卻步。
  23. 類似的考慮因素也引致一些觀察家探究互聯網普及會否導致個別國家的貨幣被取代,造成美元獨尊的局面,同時削弱中央銀行對所屬國家貨幣情況的影響力。倘若網上設施會促使或鼓勵人們減少使用貨幣(例如消費時,通過兩家或更多機構支付帳款,或實行以物易物),又或是減少貨幣流動的頻密程度(例如出口商把出口收益存放在售貨地的網上戶口,用以購買進口貨品,而不是一收到貨款即調匯回本國),則將來所有貨幣的交易流量都會普遍減少。有些貨幣的使用量會下降得比其他貨幣劇烈。不過,我不認為這發展有甚麼不妥之處,除非互聯網能夠方便人們規避遵守匯款規則。要使國家貨幣繼續存在和令公眾樂於採用,中央銀行必須執行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以捍衛幣值。這項任務應貫徹執行,不應因付款方法的技術不斷進步而受到實質的影響或妨礙。中央銀行通過市場運作控制利率或匯率的能力將不會減少。
  24. 我的結論是總的來說,面對電子商貿崛興,中央銀行執行其貨幣政策職務顧慮不多;即使有衝擊,相信也會是逐步而來的,各中央銀行應有能力很快適應這些變化,正如多年來各中央銀行已適應了金融市場的其他結構性轉變一樣。不過,基於前述的原因,中央銀行監管銀行業的工作可能要面對更重大的挑戰。

─ 完 ─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2000年0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