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眼

演講辭

1998年03月11日

風眼

任志剛,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於倫敦舉行的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英國無形貿易協會講座)

風眼

1. 在主權移交前的過渡期,經常有人會問1997年或1997年7月1日以後會怎樣。為了表明在《聯合聲明》和《基本法》規定的兩項原則--即「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下,我們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會堅定地回答:「1997年之後當然就是1998年」,或「1997年7月1日之後當然就是1997年7月2日」,也就是說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大體上會保持不變。

2. 具體來說,在金融方面,由於中英雙方默默耕耘,合作無間,因此帶來了美好成果,香港的貨幣制度得以鞏固,而我們也盡了最大努力作好準備。我經常說1997年會是沉悶的一年。的確,我錯了。1997年,至少是下半年,一點也不沉悶。1997年7月1日之後的確是7月2日,但隨著主權移交大典在7月1日順利完成,亞洲有史以來最厲害的金融風暴就在7月2日爆發。

3. 可幸我出錯,是因為意料之外的原因。金融風暴並非因為香港政治過渡而出現。在這次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是最遲受影響的經濟體系,而所受的影響也最輕微。由此時起,許多人認為香港或港元是亞洲穩定的支柱,是審慎金融政策的典範,是風眼,是金融風暴中的一片寧謐綠洲。

4. 我深信大家都清楚在主權移交前有關方面花了許多工夫,以確保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繼續享有繁榮穩定,其中包括促成《聯合聲明》簽署的談判;管治香港的《基本法》的頒布;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以及在這個合作架構內,技術專家的多番討論和縝密的準備工夫。

5. 在金融貨幣方面,中英雙方的專家更默默耕耘了十多年,大家緊密合作,改革貨幣制度,讓香港在金融風暴橫掃亞洲,肆虐各地的當兒,能夠免受打擊,特別是當區內鄰近經濟體系的貨幣相繼暴跌時,港元匯率得以保持穩定。這是中英合作的歷史中一項顯赫的功績,卻很容易隨著時間過去被淡忘。不過,這也是因為當時並沒有大肆宣傳,原因是涉及的問題極為敏感,會影響市場,我們必須謹慎處理,所以當時刻意不對有關討論多作宣傳。我有幸能夠一直參與這些技術討論,提出連串貨幣改革措施,並親眼目睹這些措施得以成功推行,建立起一套周全的貨幣管理機制。在1997年這關鍵的一年,在主權移交後不久的日子裏,這套機制發揮了應有作用,不負眾望。至少,在這方面我是對的。

香港的貨幣發行局制度

6. 不過,由於貨幣發行局制度中的自動調節機制運作,利率無可避免地上升,引致社會上各行各業和各階層人士均受影響,在拋空港元的投機者有所損失的同時,要償還按揭貸款的供款人也無端受累,因此便出現爭議。引致這些爭議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貨幣發行局制度自動調節機制的運作方式。第二,今時今日,金融交易實際上已不再以現金進行,而是主要以電子方式在全球基礎上進行;過去十多年來所推行的貨幣改革措施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目的是要加強自動調節機制,以應付這些日趨複雜的金融安排,但人們卻誤解我們是從一個按法律規定運作的貨幣發行局制度,轉變為一個中央銀行體制,涉及按酌情決定權進行貨幣管理。

7. 大家都知道,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貨幣基礎需要由外幣提供十足支持,而所謂貨幣基礎,也應該有清晰定義。更重要的,就是貨幣局的操作人,以香港而言,即香港金融管理局,只可在外界按固定匯率或接近固定匯率向其出售或購買外匯儲備,才容許貨幣基礎作出相應的增減。在整個過程裏,金管局都是這些外幣交易中被動的一方。不過,鑑於金融安排日趨複雜,要確保貨幣發行局制度能有效維持匯率穩定,貨幣基礎必須包含一項關鍵元素,而這就是我們所指香港的銀行體系結算餘額。銀行體系結算餘額是香港所有銀行在金管局開設的結算戶口餘額總額,銀行在金管局開設結算戶口,是為了就銀行同業交易以及銀行與金管局之間的交易進行結算。

8. 事實上,直到1988年推出貨幣改革措施後,銀行體系結算餘額才真正根據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原理運作,而在此之前,只有流動紙幣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時是根據貨幣局的運作原理運作的。金管局知道由於推出這些改革措施,無意間令到金管局具備中央銀行的能力,可以新增貨幣或進行公開市場業務,因此其推行改革的目的可能會被誤解。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其他地區的情況,可以見到有時候會為了政治目的,而對貨幣管理進行政治干預,不過鑑於香港的法律架構,以及金管局的運作透明度極高,所以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生。而且,當一切如常,沒有特別事情發生時,人們一般都不會理會這些深奧難明的問題,然而,一旦有事發生,就如去年10月港元受到狙擊時一樣,人們發覺痛楚難當時,便都頓時變為專家,對有關問題大發議論。

9. 於是,在一向極為關注社會疾苦的香港政府的鼓勵下,以及要對貨幣防衛機制作出檢討的要求下,我們收到不少批判性的意見。許多人指責我們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並提出能夠同時維持匯率和利率穩定的方案,從而減低金管局無情地帶給整體經濟及借款人的痛楚,尤其是那些要把大部分家庭收入用於償還按揭貸款的借款人。從政治角度來說,這次檢討當然是最合時不過。同時,我認為經過十年不斷默默改革後,透過公開地辯論這些技術問題,而可以肯定過去的努力沒有白費,但並不會構成公眾誤解香港的貨幣管理制度出現大問題,是有政治上的好處。

10. 幸好,來自國際金融界的支持,尤其是權威性機構對我們處理去年10月狙擊港元事件的方法加以稱道,證明了香港的貨幣制度穩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組織)剛好在1997年港元受到狙擊後對香港進行第四條磋商,基金組織在其報告中說:「我們必須承認在外匯市場呈現緊張時讓利率上升是貨幣發行局機制的基本運作要素,而這就是香港貨幣安排的核心部分。近期的事件顯明貨幣發行局制度正發揮了其預期的作用。」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讚揚港元聯繫匯率是維持經濟穩定的支柱,而主要央行行長和各國財長也曾公開和私下地表示他們亦有同感。應邀出席金管局在本年初主辦的「卓越人士講座」,擔任是次講座主講嘉賓的歐洲貨幣學會總裁WillemDuisenberg也呼籲香港政府要「堅守立場」。我很歡迎這些意見。

爭議

11. 但同時我也要歡迎其他人士--特別是香港的學者--提出的許多有關改善制度運作的意見。有些人建議金管局出售保險產品、擔保特殊結構的票據、期權和其他衍生工具,說是要政府以實際行動支持港元匯率固定在7.80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他們指出以這些方法表明信心,將會令港元利率下降至貼近美元利率的水平。

12. 可是,我很懷疑此舉是否真的能夠表明我們對匯率制度的信心,抑或如其他人士所指,只會表現出我們軟弱無力。人們只會認為我們沒有決心捍衛港元,也不願意承擔利率上升帶來的痛楚。遇到資金外流時,卻要人為地壓低利率,無疑為炒賣本地貨幣的投機者提供低成本資金。這些衍生工具不論是如何精心設計,實際上都相等於要求當局著意地干預遠期匯市,意味著政府要被動和不受控制地投上外匯儲備,相信即使是坐擁龐大儲備的經濟體系也覺難以應付。這正是目前身處困境的一些亞洲經濟體系所犯的錯誤。

13. 這些學者更進一步指出由那些貨幣衍生工具引致的或有負債,可通過限制發行金額,或透過適當的訂價機制而加以控制。但事實是如果這些衍生工具供應有限,便只有那些有途徑買賣這些產品的人可以受惠,而且更無可避免地會出現政治壓力,要求我們要符合公平原則,向所有人供應這類產品。結果會怎樣?大概都是慘淡收場,多於加強對聯匯的信心。衍生工具的訂價也是一個難題。如果我們讓自由市場通過拍賣或投標來為產品定價,那麼價格大概會反映港元與美元的市場利率差距,而這樣便會失去推出計劃以減輕利率痛楚的原意。假如由政府來為產品定出底價,即涉及補貼,則困難之處在於無論以那一群人為受惠者都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

14. 一個具爭議性的有關問題,是貨幣局應否在日終向偶然缺乏資金結算未能把同業交易進行結算的銀行提供流動資金。金管局建立了並正推行即時支付結算系統,這是全球最穩健的銀行同業結算系統之一,也是極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對促進香港金融穩定大有裨益。不過,貨幣局在提供日終流動資金時,可能會令人產生一個印象,認為作為貨幣局操作人的金管局也是最後貸款人,而那些純理論主義者必然對此加以反對。然而,撇開金管局是否最後貸款人這一點不顧,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現代的金融受到先進複雜的資訊科技支配,而貨幣當局亦有無可推諉的責任去保證金融體系的「渠管」不受淤塞,那就是要維持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面對這個複雜的問題,一個面對現實的答案就是金管局確保這種提供流動資金的情況不會是經常的,訂價

15. 另一個引來爭議的課題,就是金管局在那一個匯率水平,在貨幣發行局制度自動調節機制的引發下,被動地在外匯市場沽出或買入美元。有些人說金管局應在7.80港元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進行買賣。但這會引致所有港元兌美元的交易都是與金管局進行,因而扼殺了涉及港元的外匯市場活動。所以,本著香港一直奉行的自由市場政策,我們選擇了在正常情況下任由外匯市場自由運作,讓匯率按供求而作出調整。但這亦表示在金管局認為不正常的情況下,無須一定等到匯率到達固定匯率,金管局便可在接近的水平,引發自動調節機制運作。這就是我所說一定程度的「建設性隱晦」,這並不是刻意要偏離貨幣發行局制度的運作原理,我只是認為沒有必要向投機者揭底牌。

利率

16. 香港的貨幣發行局制度無疑保障了港元,使港元無需如其他亞洲貨幣一樣經歷競爭性貶值的過程。不過我們顯然要為此負上代價,忍受高息的痛楚。當去年10月台灣讓其貨幣貶值,令投機炒賣之風吹襲到香港時,港元的隔夜拆息飆升至接近300厘的水平。不過,這種情況只持續了1個小時左右。由於投機者意識到在貨幣發行局的運作原理下,銀行同業市場能夠取得港元流動資金的唯一途徑,就是向金管局出售美元,以便平了他們手上的港元空倉,於是就如在開始時一樣,投機壓力在瞬間減退。

17. 然而,市場自此對港元利率在美元利率上再加上亞洲風險溢價,反映市場人士擔心港元會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被擊倒。儘管要求貨幣基礎要有十足外匯儲備支持的貨幣發行局制度相當穩健,,而香港更坐擁龐大儲備,是貨幣基礎的8倍,而不是一倍,市場仍要加上這個風險溢價。這個利率溢價也反映在一個比較呆滯的經濟體系裏,借款人較高的信貸風險,及當本地貨幣再次受到狙擊,令短期利率標升至高水平時,貸款人所要承擔的融資風險。但這個風險溢價自那時起一直回落,只是偶然因為市場氣氛受到印尼或韓國的情況,又或是中國內地的貨幣--人民幣可能會貶值的謠傳影響而出現波動。目前,港元對美元的利率風險溢價,由3個月銀行同業資金為170個基點,至10年期港元債券較同期美國國庫債券高230個基點不等。至於短期銀行同業資金,以隔

18. 大家聽到有資金流入可能會覺得驚訝。事實上,我們的外匯儲備由去年中的829億美元,增加至去年底的928億美元。這也許是因為資金會選擇流向理想的經濟體系,而香港正好被視為亞洲的避風港。此外,與美元有穩定聯繫的貨幣長期利率偏高,自然又是多一重吸引力。另一方面,儘管資產市場最近大幅回落,而這也是無可避免的,因為這些資產市場過去因為投資者過度樂觀而升至不合理水平,所以作出調整長遠來說是有利的,但股票市場和物業市場似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平衡,並在這個水平上穩定下來。雖然資產市場大幅回落,大家都不好過,但這也反映市場的效率。而且,從較長期的角度來看,香港市場的跌幅遠不及區內大部分其他市場的下跌幅度大。此外,金融市場受到的損害也相當有限,其中以銀行的表現最為突出,它們管理健全,按照

經濟前景

19. 因此,香港的經濟預期不會因為這次金融風暴而受到太大影響。政府公布的1998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率預測--準確度平均較大部分其他地方的預測為高**為3.5%,雖然這個比率較1997年錄得的5.2%低,但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已經相當不俗。通脹會繼續下降至大約5%。雖然1998年的財政預算大幅減稅,而盈餘較往年少,但這仍然是一個盈餘預算。目前失業率大約在2.5%水平,但可能會有較大升幅,抑或我應該說過度就業的情況會放緩;無論我們從那一角度來看,我期望就業情況應該不會太過令人擔憂。此外,儘管亞洲貨幣大幅貶值,預期國際收支狀況不會有任何重大不利變動。以香港這個由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體系來說,這不足為奇。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匯率變動與國際收支狀況之間是一種反向關係這種說法不一定是真的。

匯率政策

20. 因此,香港的經濟前景遠較區內其他經濟體系佳。在此金融風暴中,我們必須問一下,究竟這些經濟體系所進行的競爭性貶值有什麼作用?事實上,許多人都低估了按固定匯率機制運作的貨幣一旦自由浮動後所引起的對沖效應會有多大,尤其當市場人士相信有關經濟體系存在結構問題,情況便更加嚴峻。由於進行金融市場開放,但卻沒有穩健的貨幣管理機制,現代化的審慎監管架構,和先進完備的市場基礎設施來配合,讓資金和金融工具能安全和有效地流動,所以情況便進一步惡化。結果就是金融體系會因為資本流向不穩而大受影響。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見到貨幣和資產價格大幅滑落,造成嚴重後果。個別國家在經濟調控上可能會犯了錯誤,但也不致嚴重到會令一個國家的資產的國際價值半年內大跌80%,而且對外更負債纍纍,而當地利率則

21. 事實上,正當亞洲多個經濟體系落實執行基金組織對整頓經濟的嚴苛處方時,有關如何達致區內貨幣穩定的課題也引起紛紛議論;在人們提出的構思當中,不少甚有創意,但也有與現實脫節的。對於這些,我們在香港都不斷密切關注。在適當時候,我們將會樂意冷靜地跟別人分享我們的經驗,例如,關於作為維持香港穩定標誌的貨幣發行局制度,我們可以陳述其中的利害、所須具備的先決條件、以及推行時的實際事項等。

22. 在貨幣發行局這個課題上,有一點起碼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時至今日金融交易結算所涉及的金融技術,與昔日同樣實行貨幣發行局,卻主要以鈔票進行結算的模式,實在相去甚遠。由於目前大額金融交易幾乎無一例外倚賴電子方式進行結算,在貨幣發行局下維持匯率穩定的機制便須透過銀行同業支付系統來運行。換言之,貨幣發行局對銀行體系結算餘額發揮著管理作用,箇中機制雖然是以規則為本而又性質被動,但正如我較早已經指出,貨幣基礎這一項關鍵要素是不可缺少的。時至今日的貨幣發行局制度,已不再像從前那樣主要利用鈔票套戥機制來確保匯率維持穩定了。

23. 再者,貨幣發行局也不是能治金融百病的萬應靈藥。推行貨幣發行局制度,金融體系以至其他經濟環節都必須接受極其嚴苛的制約,掌管財政開支的部門,自不待說。還有,銀行體系必須有足夠能力認識清楚、確定及管理利率風險;政府當局也必須願意放棄酌情行使貨幣管理權力,必須奉行審慎的理財原則;私營企業亦必須具備充足資金、有償付能力、槓桿借貸偏低、以及願意承受利率的痛楚。

24. 區內其他經濟體系的痛苦經驗,可能正是要警醒香港:必須維持聯繫匯率。這樣固然對我們有好處,但我估計對亞洲區內甚至區外也有好處:假使港元與美元固定匯率保不住,全球金融市場再受另一場滔天巨浪衝擊的可能是不能排除的。

25. 由此看來,目前在香港所見的利率溢價相對上已是一個較小的代價了;事實上,如果人們對聯繫匯率本身、對政府維持聯匯的堅決不移、對支持港元的龐大儲備、對貨幣發行局下貨幣管理機制的穩健性、對香港銀行業及其他金融監管的審慎標準、對我們多年以來辛苦建設的先進金融基礎設施、對香港審慎理財政策奉行不悖等等的信心都能更多一點的話,這項代價可能更小。

26. 國際金融界的認識及支持**不單是對香港穩健制度的技術運作,更是對這個制度對世界金融秩序的較深遠影響**也必然會有幫助;為此,本人盼望各位能協助我們推廣正確的訊息。不少人士或是認識不足,或是有心混水摸魚利用市場波動圖利,便口若懸河混淆視聽。一個審慎的商人,特別是從事有形與無形國際貿易的,都不會喜歡過度的波幅,尤其是匯率的波動,因此協助促進匯率穩定,應該也是符合各位的利益的。

27. 正如較早提過,我們在這方面已得到基金組織及國際結算銀行等多邊金融組織,以及中央銀行盟友等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中國內地當局在確切落實《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原則下,更對香港提供莫大的支持。一直以來,北京當局只放手讓我們管理好自己的事;我們毋需等著接甚麼電報然後聽命回應,也毋需如以往根據《皇室訓令》及有關英國國務大臣的條例請示當局批准才可行事,原因是這些權力已本地化或根本不存在於《基本法》內;我們也毋需為每項行動及決定詳加匯報或解釋(正如以往英國管治時的一樣,無此需要)。相反地,北京當局不管是香港回歸之前或之後,一直都只是誠摯地表示有信心我們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事務;此外,有一點是回歸之前沒有的,就是北京當局還善意地提出,如果我們有需要的話,他們都會以龐大的外

一個國家、兩種貨幣

28. 人民幣是否有需要貶值這一點,可能值得我再說得詳細一些。中國在維持人民幣穩定上的負責態度,獲得不少掌聲,包括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七大工業國等。但不管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總理李鵬、副總理朱鎔基、國務院其他委員、以至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及人行其他官員一再重申人民幣不會貶值,但仍有不少評論言之鑿鑿預計人民幣快將貶值。提出這種說法的人更以嘲諷口吻指出,在世界貨幣歷史中多少次貨幣確實貶值之前,有關當局總是矢口否認的;而且還指出貶值與否是由市場力量決定,輪不到官員嘴硬。還不止此,他們更預言人民幣貶值的話,港元與美元聯匯也會保不住。

29. 就我自己來說,我當然不會束著手靜待這種情況的來臨,也不會就此對中國領導人的保證照單全收,而是翻查事實數據以作對照。在這方面的資料,我可以跟大家分享。首先,中國內地仍實行資本賬的外匯管制。技術上,這樣使維持匯率在某一特定水平的工作變得較容易,特別是中國人民銀行坐擁1,400億美元外匯儲備,在全球中排行第二,僅次於日本,實在沒有誰能夠賣空人民幣進行衝擊,因此,人民幣並不承受任何炒賣衝擊的風險。

30. 第二,中國具備強勁的經濟基本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根據預測,中國在1998年的實質經濟增長將達8%,較1997年錄得的8.8%僅略為遜色。通脹預計也低於3%。在1997年,中國內地貿易盈餘超過400億美元,相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5%。雖然1997年外商直接投資稍稍放緩至450億美元,但以國際標準計已是相當高的水平。此外,中國外債也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約14%,而且大部分都是從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官方組織借來的長期貸款,而以所佔出口額比例計的償債比率也遠低於10%。1997年財政赤字也很小,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幅度低於1%,而透過發行貨幣維持財赤的做法也已受禁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足以滿足《馬城條約》的標準而綽綽有餘。

31. 第三,人民幣貶值在政治及政策上都不適當。人民幣一旦貶值,中國與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磨擦,特別與美國的,將可能加深。在1997年,中國對美的貿易盈餘升至接近500億美元,跟日本對美的貿易盈餘557億美元已相距不遠。從多邊角度看,貶值可能會被視為提高競爭力以增加出口的不當手段,因而損害中國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努力。這個目標顯然已經在望。中國致力維持貨幣匯價穩定,以證明它是國際金融及貿易社會上負責任的一員,才是合乎本身利益的做法。誠然,假若中國內地將人民幣貶值,將可能引發亞洲另一場貶值浪潮,令區內以至區外的金融市場再次風起雲湧,最後中國將會自食惡果。中國自然明白這道理,因此也不厭其煩地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方面保證不會將人民幣貶值。

32. 中國內地方面還有內部政策的考慮。經過三年苦戰,中國內地經濟才剛剛取得軟著陸,通脹率由雙位數字降至不到3%。人民幣要是貶值了,通脹預期的火頭很可能再度燃起,原來的努力變成白費。此外,中國用作出口加工的進口資本貨品及半製成品自會漲價,貶值得來的益處大部分也被抵銷。外商對投資中國內地的信心也會頓減,因此打擊直接投資。

33. 第四,保持競爭力尚有其他這些風險較低而有效的方法可用。去年9月中共黨代表大會已通過了繼續改革國企的路向,市場強大的力量得以有效地發揮,這樣將使社會資源更有效地分配,提高經濟生產力。此外,貿易改革及放寬進口限制的政策也會持續,從1997年10月1日起,4,800多種產品類別進口關稅已被調低26%以上。同時,出口稅退稅改革也會惠及出口商,持續加強金融市場及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亦可建立更有效的金融中轉機制,從而加速經濟增長及發展步伐。

34. 第五,無論如何,中國內地的競爭力是建基於基本生產要素成本、市場領導地位及主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等較闊層面的結構因素。儘管亞洲貨幣已大幅度貶值,中國內地勞動成本仍比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系的為低(可能只有印尼例外),而中國持續推行國企改革,下崗工人及來自農村的剩餘人手將可源源不絕供應大量勞動力。反觀亞洲其他經濟體系,貨幣貶值為製造成本帶來的利益,可能已被高通脹、進口漲價及利率高企所抵銷。中國已在各類產品世界市場奠立了領導地位,要取代這種顯赫位置實在非常困難,尤其是國際貿易關卡重重,要把中國手裡的出口訂單轉到其他亞洲經濟體系也不容易。

35. 總而言之,人民幣貶值根本毫無理據。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特別是從香港與中國內地經濟聯繫如此緊密來看,人民幣穩定與否對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關係甚大。對於這種觀點,我是頗能理解的。但要知道這並不就等於即使機會接近於零的人民幣貶值最後變成事實了,港元便要與人民幣同步貶值,原因是港元是與美元而不是人民幣聯繫一起的。香港與中國內地經濟關係十分密切是由來已久,香港與中國內地採用各自不同貨幣的事實也是由來已久,在《基本法》裡更進一步寫明「一個國家、兩種貨幣」原則,將在香港回歸後保持50年不變。香港與中國內地條件迥然不同,說明了兩者應該進行貨幣分隔,不是貨幣融合。1994年中國內地進行人民幣官價與市價並軌時,人民幣名義匯率實際上貶值33%,加權匯率亦貶值7%,但當時港元紋風不動。事實上,港

展望未來

36. 中國現時的有利形勢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將不會比中國80年代初開放政策為我們造就的良機遜色。內地國企改革計劃繼續推行,將形成金融及企業管理服務的龐大需求。經濟現代化也將要求內部以至跨境層面上獲得有效的金融中介服務,因此極需高效率及高安全度的銀行、債券及股票市場。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配備著先進的金融基礎設施,操守標準高度嚴格的金融市場,以及符合國際水平的監管制度,實在具備極大優勢從上述形勢中有所得益。

37. 國際一流的大銀行覷準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業務機會,因此大部分都在香港設行經營。過去9年,香港債券市場在有關當局的刻意拓展下發展迅速,現已成為亞洲區內流動性最高的債市之一。正因為我們財政情況理想,向來沒有財赤之虞,所以論規模,我們的債市仍屬較小,但相信日後發展潛力會十分大。隨著香港推行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使管理香港的儲蓄機構化,新成立的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又會從銀行手上購入流動性低的銀行資產(如住宅按揭貸款),然後進行證券化,我們的債券市場正在蓄勢以待,即將跨出一大步。香港債券市場具備全球最先進的市場基礎設施之一,其中全面電腦化的結算系統與銀行同業即時支付系統完全銜接。香港股市發展歷史長久,亦具備較大流動性,已證明了能為中國企業發揮極理想的跳板作用,藉此吸納國際

38. 亞洲近期的金融風暴證明了香港進一步發展其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也彰顯了我們在區內所能扮演的角色。亞洲金融危機的肇因,是風險管理不足及金融中介機制落後。人們對放寬金融市場的美好前景滿懷憧憬,卻為此忽略了對金融風險的審慎管理及建立穩健的金融體系的需要,以致無法應付資金流動所涉及的市場波動。在這方面,香港可以提供很多值得參考的經驗。在墨西哥危機蔓延到亞洲新興市場後,我們曾負起重要角色,提高大家對一些重要事項的認識及注意,其中包括建立穩健的貨幣管理機制、提高銀行監管標準以能符合國際認可水平,以及建設先進的金融基礎設施。這可能遲了點,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雖然亞洲一些經濟體系仍忙於處理各種炙手的問題,但我們也必須繼續研究上述較長期的事項。我們曾倡議為亞洲建立一個債券結

39. 倫敦市堪稱歐洲甚至全球的主要金融中心,要在這裡向大家為香港說太多好話,或嫌不夠謙虛。不管在跨境金融中介、外匯交易、國際債券、海外股票買賣、衍生工具或保險業務上,倫敦都是世界主要中心。香港在這些行業中最多只能排行第四至第七,以我們這個天然資源貧乏、擠著680萬人口的蕞薾小島來說,誠然已算是不俗的成績。但香港正是憑著「小勝於大」的特點,也在另一方面享有突出的優勢:在「虛擬經濟體系」的領域裡,香港是一個領先的典範,我們本地生產總值中84%來自服務業,比起美國72%及英國70.8%的比率都要高。在香港,我們共有總長度20萬公里的光纖電纜,把1,500幢商業大廈連接在一起,我們擁有的電訊基礎設施可算是亞洲之冠,而這方面的成績是得助於英國資金及技術的。正如倫敦一樣,我們已制定了利用科技及穩健

40. 跟其他金融中心不同之處,就是香港並不以競爭者自居,而是把自己看作一個自由貿易及自由資本流向的夥伴。倫敦在許多地方都能提供超卓的服務,在金融產品及創革方面也佔有明顯優勢。香港則是一戶通向亞洲的窗口,也是為亞洲多個剛甦醒的經濟巨人服務的中心,儘管他們之中不少正在患上嚴重感冒,但始終都會復元過來發揮巨大的力量。我們也是許多英國及歐洲服務在亞洲的渠道及橋頭堡。同樣地,我們希望與倫敦合作,而不是競爭,發展在亞洲的財經服務。我們應該記著,香港金融管理局是在英倫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的支持下成立的,可見倫敦和香港的聯繫除了有悠長的歷史外,在未來的歲月也將繼續加強。

41. 謝謝各位。

最新演講辭
修訂日期 : 1998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