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4年11月5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4年11月26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4年11月5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4年11月16日批准公布)

2004年9月29日至10月21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由於美元轉弱及市場再次討論人民幣匯率制度,報告期內港元轉強。銀行同業拆息顯著回落。總結餘在接近報告期開始時減少至32.3億港元,期末時則回升至48.1億港元。委員會成員獲悉,由於有資金流入港元,總結餘在報告期後繼續增加,在委員會會議舉行時的總結餘約為125億港元。委員會成員亦獲悉,由於支持流通鈔票的未贖回負債證明書減少,報告期內整體貨幣基礎微跌。

  1.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
  2.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制度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3.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4. 委員會注意到第3季香港及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放緩,但中國內地卻是例外。中國內地的經濟增長在第3季回升,促使中國人民銀行在10月28日上調基準利率。委員會成員認為這項措施有助進一步引導經濟軟著陸,有利香港的貨幣穩定。委員會成員獲悉雖然美國大幅加息的可能性減低,但油價高企繼續令金融市場出現波動。
  5. 委員會成員注意到一項有關香港通脹的分析,該項分析所依據的背景是近期通脹上升、經濟強勁增長、物業市場上升、勞工市場情況改善,以及全球,特別是中國的通脹上升。分析結果顯示雖然預期價格在2005年會上升,但通脹急升的風險偏低。
  6. 金管局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7. 委員會審閱一份匯報金管局在過去一年所作的外匯市場操作的模式的文件。這段期間的前半部分港元顯著轉強。分析研究了港元轉強的成因,以及港元匯率反回至兌換保證匯率7.8的水平速度緩慢的原因。分析結果顯示,雖然本地因素亦發揮一定影響力,但2003年9月大量資金流入港元的主因是美元轉弱及市場猜測人民幣重新估值。返回至兌換保證匯率的速度緩慢,是因為部分投資者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龐大的港元短倉平倉,以及即使總結餘急升,但息差仍保持在窄幅,反映短期美元利率位於約1%的低位,以及港元利率不能降至低於零。
  8. 委員會成員獲悉金管局因應2003年9月港元轉強及於其後所進行的操作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原則。有關操作亦屬合宜:由於沒有港元偏強時的明確兌換保證,因此金管局具有有限度的技術酌情權,以決定向銀行購入美元時的匯率水平及情況。
  9. 監察香港物業市場走勢的圖解架構

  10. 委員會審閱一份用作監察香港物業市場狀況及不穩定因素的圖解架構的文件。該文件以五邊形的方式闡釋5項主要指標的演變(物業價格、物業成交量、新造按揭貸款、收入與供款比率,以及反映購買物業的資金成本相對於租金收益的購入成本與租金差距),以比較目前的情況及過去十多年來的景氣及不景氣周期。利用這個架構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雖然自2003年夏季以來物業價格大幅回升,但目前物業市場形成泡沫的風險偏低。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葉世熾      2878 1687 或
新聞組高級經理陳民傑    2878 1480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4年11月26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