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11月7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3年12月04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11月7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3年12月3日批准公布)

2003年9月29日至10月24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港元繼於9月23日大幅轉強後,在進入本報告期後繼續上升,並在大量資金流入支持下,於10月7日上升至每美元兌7.7094港元的近期高位。港元在本報告期結束後已在7.77附近水平回穩。委員會成員注意到報告期內短期銀行同業拆息已下跌至接近零水平,而金管局已在貨幣發行局帳目下合共出售32.9億港元。由於有資金流入,期內美元兌港元遠期匯率繼續出現頗大的折讓,港元與美元銀行同業拆息之間的負差距亦進一步擴大。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則。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委員會獲悉,目前主要經濟體系的復甦進度已較平均及穩健,亞洲經濟體系亦呈現加速增長的跡象。但市場方面關注到部分經濟體系(包括美國)的復甦步伐可能放緩。香港方面,由於經濟重現活力,政府已將200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向上修訂至3%。大部分經濟指標均顯示經濟復甦範圍擴大。

委員會成員注意到香港金融市場繼續表現強勁,原因是經濟前景較樂觀及有更大資金流入。鑑於這些最新發展,以及美元轉弱和有關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市場對港元的看法明顯改變。市場對通縮、預算赤字及失業率的關注似乎暫告紓緩。

 

港元匯市及貨幣市場的近期發展

委員會審閱了一份有關近期港元大幅轉強的報告。委員會成員注意到港元轉強背後的因素包括:經濟前景改善、非典型肺炎疫症過後反彈、當局推行政策配合香港與內地進一步的經濟合作,以及美元轉弱。有關人民幣可能升值的揣測及市場因匯率變化而作出的反應等因素,亦在觸發及擴大這種現象中發揮一定作用。利率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似乎是導致匯率調整的另一因素。

委員會成員注意到港元轉強對實質經濟活動的影響極小,並獲悉由於其他貨幣兌美元的升幅更大,因此9月23日至10月23日期間港元實際匯率其實貶值0.5%。

鑑於港元近期上升,以及委員會曾在1999年10月與2000年7月會議上的討論,委員會討論到就匯率較聯系匯率偏強引入兌換保證是否適當的問題。委員會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面對港元近期轉強所採取遏抑市場過度波動的行動;委員會成員認為這些行動是因時制宜,並且符合貨幣發行局的原則。委員會總結認為現行的制度行之有效,暫時無需在匯率偏強水平引入兌換保證。

 

有關香港宏觀經濟狀況及銀行體系表現的數據研究

委員會審閱了一份利用監管數據來探討有關影響香港銀行體系表現的決定因素的文件。該文件的主要結果顯示,近年銀行盈利下降與宏觀經濟狀況困難及競爭加劇有關。該文件亦指出,雖然樓市泡沬爆破令銀行承受壓力,但與研究期內其他銀行貸款類別相比,與物業有關的貸款仍屬相對較安全的資產。

 

通脹重新回到香港的可能

委員會審閱了一份探討影響通脹重回香港的因素的文件。委員會成員注意到有關物價變動的預測是受到多項不明朗因素影響的。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葉世熾  2878 1687 或
新聞組高級經理陳民傑  2878 1480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3年12月4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3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