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1月3日會議記錄

新聞稿

2003年02月04日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貨幣發行委員會2003年1月3日會議記錄

(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於2003年1月30日批准公布)

2002年11月27日至12月19日期間貨幣發行局的運作

1. 貨幣發行委員會(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市況保持穩定,港元匯率稍微轉強,港元短期利率與同期美元利率之間的息差亦輕微擴闊。12個月港元遠期匯率在10月及11月表現略為反覆後,於報告期內大致維持穩定,報告期結束時稍為回軟,報190點子。由於期內的紙幣發行量因季節性需求上升而增加,未贖回負債證明書數額上升,因此貨幣基礎由2,397.8億港元上升至2,427.2億港元。

2. 委員會獲悉,報告期內貨幣基礎的變動與用作支持貨幣基礎的外匯儲備的變動完全一致,符合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規則。

3. 報告期內的貨幣發行局運作報告載於附件A

對風險及不穩定因素的監察

4. 委員會獲悉,全球經濟出現個別發展的跡象。雖然德國及日本的經濟表現持續疲弱,但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製造業指數卻大幅上升。儘管如此,美國疲弱的勞工市場及低企的家庭儲蓄率仍會持續壓抑消費,市場亦仍然存在許多其他不明朗因素。至於亞洲區,由出口帶動的增長持續,令香港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3季有所增長,但本地需求依然疲弱。

5. 委員會獲悉在一份針對香港可能出現日本式螺旋形通縮危機的憂慮的報告所載的特別分析。研究的結論大致上是,香港並未出現,亦不大可能會出現上述情況。香港與日本不同,香港的經濟表現主要由對外需求決定:本地價格下跌有助提高本港的對外競爭力,從而為香港帶來經濟增長及增加就業。

香港的出口表現─離岸貿易及轉口

6. 委員會獲悉一份探討香港出口表現的文件。有關研究是鑑於市場關注香港的出口增長落後於內地,而內地出口更有不經香港轉口之趨勢而作出的。據研究所得,造成上述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內地與世界各地的直接貨運增長,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已迅速發展成工貿中心,但該區與香港的經濟融合程度不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文件特別提述近期本港離岸貿易日漸增長的趨勢,反映香港在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直接貿易上強勁增長的參與。委員會成員獲悉,由於離岸貿易的勞工彈性較本地出口或轉口小,因此這項出口結構的轉變對香港的勞工市場構成影響。

計算實質港匯指數的可行方法

7. 委員會審閱了一份文件。文件探討計算實質港匯指數的若干可行方法,並與現時金管局編製及使用的實質港匯指數序列比較。文件的結論是,雖然部分其他可行方法或能補充金管局現行的港匯指數序列,但這個序列是理想的綜合指標,能有效反映香港的競爭力。委員會建議,除在政府現時每季發表的 《經濟報告》內刊載現行的實質港匯指數外,亦應按月把該指數載於金管局的《金融數據月報》

如有查詢,請聯絡:

新聞組經理馮惠芳 2878 8246 或
新聞組經理葉秀華 2878 1687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3年2月4日

最新新聞稿
修訂日期 : 2003年02月04日